王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写了哪些内容;然后分析作者的情感;最后注意体会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艺术效果等。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答案】 夜宿淮阴城下 将军旗鼓渡中流,明旦孤城土一丘。 埋没游魂随野草,烦冤新鬼哭沙洲。 坐看赤壁飞灰灭,行想金陵王气收。
这首诗是郭解元在病后所作,诗人借竹自况,抒发自己对官场生活的不满。 “风摧雨折不成阴”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与失望,他认为即使遭受打击,也难以改变自己的初心。 “培养应无老醉吟”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疲惫,他觉得自己如同一个被过度培养的植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生机和活力。 “狂直未能忘故态”表明诗人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和原则,不愿随波逐流。 “孤清端不负初心”说明诗人坚持自己的清高志向
王寂《送张希召出宰赣榆》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离任的不舍与祝福的诗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首联“耐久谁如故国山,送君直过穆陵关。”中,“耐久”一词表达了时间的长久和不变,暗示国家的安定需要持续的努力。“谁如故国山”则是对国家山川美景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注释】 刘子高:人名。宰新政:县官。 吾髯得邑古河南:指刘子高在河南任过县官,我胡须很长,是河南人(即河南府),所以称他为“吾髯” 政事应须出笑谈:处理政事应该像说笑一样轻松愉快。 喜时平由圣主:高兴天下太平是因为有圣明的君主。 子文已惯三无愠:指刘子高对“三无”(即“不怒”、“不言”、“不乐”)之境已经习惯了,不会发怒也不会生气,也不会感到快乐。 叔夜:指嵇康,字叔夜
怜君桂玉苦羁栖,强项逢人未肯低。 病里更贫犹爱客,酒中有得不谋妻。 长材无用虎为鼠,妙手岂论牛与鸡。 考课会应书上上,促归行看紫封泥。 【注释】 怜:同情;桂玉:指高官显爵的代称;羁栖:受约束而不得自由。 强项:倔强,刚直不阿。逢人:见人。 病里:生病的时候。更贫:更加贫困。 有:同“又”,再、还。 书:考核。上上:极好。 紫封泥:古代用朱红泥土密封书信,表示重要。这里指皇帝颁发的诏书。
【诗句注释】 跋(bá):指用船桨。风柳忘牛:即“风柳”和“忘牛”的合词,意思是风吹柳絮飘荡如雪。 溪风淅淅:形容微风吹拂水面时发出的声音,如同雨滴敲打在树叶上。 柳丝柔:柳条随风轻摆,柔美而细腻。 蛮童:南方少数民族的儿童。 老牯(gǔ):一头老牛。 连羁(jī):缰绳拴得过紧。 挟策:牵着马鞭。寻羊:寻找小羊。 【译文】 溪边微风轻轻吹拂着柳树,柳枝随风轻轻摆动,仿佛飘散了一片片柳絮
诗句释义 1 憔悴谈玄扬子云:这一句描述了诗人自己因政治失意而感到憔悴,同时提到扬雄(扬子云),可能是在用他来表达自己的失望和抑郁。 2. 如何耳冷百无闻: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情况的困惑和无奈,感觉被世人遗忘,无法听到任何好消息。 3. 从来不识河南守:诗人提到自己从未与地方官员有过深入的交流或合作,这可能意味着他的才能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或利用。 4. 此去还空冀北群:表示诗人离开后
【注释】 省台诸子:指在地方做官的同僚。 折腰:形容官员为迎合权贵而卑躬屈膝的样子。 团尖:指团头,即宋代的团练副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贬谪期间写给友人张希召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首联“省台诸子例才兼,尽道超群未及髯。”意思是说,省台各位官员们都有很高的才干,但都比不上我的胡须长,这是对他们的一种讽刺。颔联“自苦折腰供吏役,谁怜白发困郎潜?”则是说
【译文】 回忆当初年轻时候,一起参加科举考试,现在谁还存在?只是苍老的面孔和满头白发罢了。我偶然写诗来表达我的情怀,你便应声作了一首,因此我也作一酬答。 还记得当年年轻的时代,一起参加科举考试,谁还健在?如今只有很少的人。 丰城早就埋藏起一把长剑,陶壁依然挂着一把短梭。 铅椠功夫真是游戏而已,齑盐活计怎么能够忍受贫寒呢? 鹏图是九万里的平生大志,老年的双翅还能高飞吗? 【注释】 1. 故人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食物的诗,通过对各种食物的描述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1句:鸡头 - 指鸡肉的头部,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就像美味的鸡头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第2句:竹炉新煮软冰丸 - 描述的是新鲜的竹子做的炉子上煮着的软滑如冰的汤圆或丸子,象征着生活中的简单与纯粹。 第3句:咀嚼宁忧齿颊乾 - 形容品尝美食时的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