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
诗句原文如下: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以记之舟中马上随得随书不复叙次 译文: 八月七日,我被朝廷任命为使者前往会稽,一路上所经历的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因此我写下了这首诗来记录。在船上,我在马背上随手写下了一些东西,但我并不打算把它们整理成一篇文章。 关键词的注释: 1. 八月七日:指具体的日期,即八月七日。 2. 上会稽:古代帝王巡视各地,会稽是当时的地名
【注释】: 上句:“八月七日”是诗人被召赴会稽的日期。“被命”就是皇帝下诏的意思。“上”即赴任。 下句:“沿途所历拙于省记”,意思是说,由于旅途匆忙,一路上所看到的景色没有留下记忆。“拙于省记”就是“拙于留连”。 中句:“为韵语以记之”,即写诗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 舟中:“舟中马上随得随书”,意思是说,在船上和骑马途中,随时都写些诗句。“随得随书”即“随处成章”。 下句:“不复叙次”的意思是说
【注释】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于省记为韵语以记之,意为:八月七日被皇帝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于省记为韵语以记之。舟中马上随得随书不复叙次,意为:舟中马背上随时得写随笔,不再详述。风顺潮平日脚收,意为:江风顺和,潮水平时停歇。钱塘江上遇中秋,意为:在钱塘江边遇到中秋节。堂堂背月争门入,意为:昂首挺胸,背着月光,争相挤进城门。要把平安报冕旒,意为:要把平安报告给皇帝(冕旒指皇帝) 【赏析】
【注释】西叔:指西晋开府仪同三司石崇,字季伦。从渠:随从。广文君:汉景帝时,吴王濞之女金城公主(武帝时封长公主)嫁赵敬肃王子刘非为妻,生女平阳公主(宣帝时封长公主),号“金城夫人”。发:生长。春和:春天的气息。别有根:另有其根本。融融:欢乐。庆:庆贺。衮衮:盛多的样子。子:儿子。孙:孙子。 诗的大意是:石崇生日,我随从石崇到他家中去庆祝。石崇家的园林景色美丽,春意正浓,但石崇却很冷清
注释: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于省记为韵语以记之舟中马上随得随书不复叙次。 译文:八月初七被命令前往会稽,途中所经过的地方,因为记忆不够清楚,所以用韵语来记录它们。 注释:这里说的是诗人在去往会稽途中,由于时间紧迫或者身体状况等原因,无法将沿途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千秋旧址益鸿禧,敕额祠宫盛一时。 译文:千年的古迹更加吉祥昌隆,敕额祠和宫室在当时极为兴盛。 注释
诗句输出: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于省记,为韵语以记之。舟中马上随得随书,不复叙次。 译文输出: 在八月七日接到命令,前往会稽,沿途的经历对我来说并不熟悉,于是用韵语记录下来。在船中和马背上,随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没有再次详细叙述的意思。 关键词注释: 1. 八月七日:指的是具体的日期,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的日期。 2. 上会稽: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 3.
{1. 诗句原文 先从攒殿拜昭慈,尚想从容镇事机。 九年神驭邈,架上犹是旧裳衣。 2. 译文 我从朝堂上恭敬地献上祭品,心中仍然期待着能够从容处理国家的事务。 我离开已九年,皇上的身影已经遥远,连衣架上的衣服都仿佛还穿着旧时的衣服。 3. 注释 攒殿: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殿堂。昭慈:指皇帝对百姓的恩泽。从容:指不慌不忙。镇事机:处理国事。九年神驭邈:我离开已有九年时间,皇上的身影已经遥远。架上
【注释】 上会稽:到会稽郡去。会稽郡位于今浙江绍兴一带。 省记:记录或记忆。为韵语:做诗。随得随书:即“随意所之”,指随心所欲地写。不复叙次:不再一一叙述。 【赏析】 此诗为作者被命赴会稽途中所作,是一首纪行诗。诗人在旅途中,随手写下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思想感情和对现实的认识。全诗语言朴实,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真情实感。 首句起笔不凡,直说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于省记
【注释】 杨尚书:即杨亿,字大年,建昌(今福建南平)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曾任右仆射、平章事等职。公元978年,他与李宗谔、陈彭年同预修《册府元龟》,又撰《武夷新集》,著有《杨文公谈苑》。这首诗是杨亿在任翰林学士后,为庆贺皇帝生辰而作的。 次韵:指和诗。次,次序,次序词;韵:韵律。 帽屋钗梁剪彩新:帽屋,指帽子。钗梁,指女子头上的首饰——金钗、玉簪等。剪彩,用彩色剪纸做装饰,这里借代妇女。
注释: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于省记为韵语以记之。舟中马上随得随书,不复叙次。 译文: 八月七日被命令上会稽,沿途所遇之事拙于记忆,因此写下韵语以记载之。在船上、马上随手记录,不再一一叙述次序。 一位肴羞酒一卮(zhī),祠官熏灌祝陈词。 译文: 一位佳肴美酒,一卮(zhī)献给祠官,进行敬酒致意,并陈说一番言辞。 降升六拜焚词罢(wò),六日精神用一时。 译文: 降下与升起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