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
这首诗的标题是《观南堤》,诗人通过对南郊役事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农业的重视。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吏报南郊役事休,好风吹袂到江头。 注释:官吏报告说,南郊的役事已经结束,一阵好风把我吹到了江边。 2. 长堤饮水马非马,叠石护田牛戴牛。 注释:长长的堤坝上,水马(马饮水)与真马不同,叠石保护农田,牛戴上了像牛一样的石头。 3. 处处女筐蚕望岁,村村社鼓麦祈秋。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逐句分析其意象、手法、情感等,并结合注解进行理解。 第一句“伏胜高堂书已出,窦公制氏乐犹传”,是说伏胜高堂的《尚书》已经问世,窦公的乐谱还在流传;两句诗中“伏”字暗含了伏生(秦朝人)的意思,“窦”指西汉初年开国大臣窦太后家族中的窦姓人。第二句“鲁生力破秦仪陋,商皓终扶汉鼎颠”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江声砧杵入层楼” - 描述了听到远处江水声和敲打的声音进入高楼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深远的听觉体验。 - 译文:“江声和杵声传来,穿过层层楼梯”。 2. “预作人闲八月秋” - 这里可能意味着在宁静的秋季,诗人感到内心的平静,准备享受这种宁静。 - 译文:“预想在这安静的八月秋天里”。 3. “虹外挂无穷远思” - 描述看到彩虹时引发的遥远思绪。 - 译文
诗句译文: 人生的道路和归宿,哪里能够说一定是固定不变的呢?转眼间又来到涪江边上的故乡。 赏析: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他以“人生出处亦何常”开头,强调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接着,他用“又到涪江江上乡”作为过渡,描绘了诗人再次回到故乡的场景。这里的“涪江”可能是指四川的某条河流,而“江上乡”则暗示了故乡的地理位置和氛围。诗人在诗中通过反复使用“又”字
诗句解读 1 “茂树幽花兀老苍,不随众卉入词场。” - 关键词:茂树、幽花、兀老苍。 - 释义:茂盛的树木和幽静的花朵独自显得古老而苍凉。 - 赏析:这句描绘了自然景色中的孤独与坚韧,通过对比“茂树”与“幽花”,突出了它们在世俗眼中可能不被重视的特性。 2. “虎头点点开金粟,犀首累累佩印章。” - 关键词:虎头、点、金粟、犀首、累累、佩印。 - 释义:虎头形状的图案闪烁着金光如粟粒般明亮
【注释】 月意偃蹇:月亮的光影曲折,有如人意。偃蹇:曲折、不直的样子。 微明:微弱的光亮。须臾复晦:片刻间又昏暗起来。 瞻叔兄:指诗人的朋友张先(字子野)。瞻:敬仰。叔兄:对年长者的称呼。 次其韵:即依其原韵作诗。次:依从。 【译文】 八月十五夜晚,月光皎洁,本无阻碍。然而浮云却阻挡了它,使它弯曲,不能自由自在地发光。 本来天上没有私心,却总是被浮云遮蔽着。月亮不应该受到阻拦
安宣抚生日 注释:这首诗是作者为某位名叫安宣抚的人庆祝生日而作。诗中表达了对这位宣抚的尊敬和赞美之情。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具有卓越才能和崇高品德的人物。诗中的“天开人物作长城”一句,赞美了安宣抚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伟大事迹;“景略真成间代英”则称赞其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本色。整首诗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令人敬佩不已
【诗句解读】 八月十四日,诗人在月下约请友人赏月赋诗。首联“秋空和月卷玻瓈,清入肝脾触拨诗。”写秋夜月色如洗,诗人观之有感,遂吟咏起诗来。颔联“元自生来全体具,只缘见处一分亏。”是说人生本无缺憾,只是因为见识的深浅不同,才产生出不同的感受。颈联“俗情数日须圆候,识者先几畏满时。”写世俗之人往往期待圆满的结局,而懂得的人却提前预见到事物的变化,避免其不如意。尾联“千古词人谁解道,拟将今夕当佳期
【注释】 ①郭灏:唐代诗人。 “载小奚奴长自随”:载(携带)——小奚(侍者名)奴(奴仆、仆人)长(长久)自随——奚奴(侍者名),长期跟随着自己。 ②“两牛腰大赠行诗”:两牛腰大,形容侍者身材高壮。赠行诗,赠送给即将远行的友人的诗歌。 ③逢人有问辄如见:每当遇到有人问起,郭灏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显得亲切。 ④道人莫是朱仙术:你莫非懂得神奇的丹术?朱仙,传说中炼制丹药的神仙。 ⑤当与余言未及之
【注释】 芗林:指芗林寺。 逗:逗引,招引。 瓈:同“镂”。 要索人闲饮与诗:邀人共饮并作诗。 不饮清风嗤我俗:若你饮酒就讥笑我庸俗。 无诗明月怨人亏:没有诗来寄托对人的埋怨。 少陵:杜甫。 西营日:唐玄宗天宝年间,杜甫曾入长安应试,寓居在长安城南的少陵院,即称其为少陵。 越石:指李白。 北狄:北方少数民族。 满目忧端无处说:眼前忧虑之事无处诉说。 且将醉口谩期期:暂且用醉酒的心情聊以自慰。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