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成
愿乘车马衣轻裘,便与颜回论不投。 诗句释义: 愿乘车马衣轻裘,便与颜回论不投。 - 愿乘车马衣轻裘:表达了想要出行的愿望,渴望通过马车和轻裘来享受旅行的乐趣。这里的“愿”体现了一种愿望或期待的情绪,“乘车”则直接描述了出行的方式和状态,而“衣轻裘”则描绘了出行时所穿衣物的特点,即穿着轻便且保暖的衣服。 - 便与颜回论不投:与颜回讨论却无法投合。这里的“颜回”指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他以谦虚著称
【注释】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算来:看来。 寻常:一般,平常。 不比:不如。 颜子:即颜回(公元前526-前489),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人,孔子的学生,以德行著称。 大家:众人或大家。 商量:商议。 【赏析】 首句“算来此亦是寻常”,表达了作者对《论语》这一书籍的平凡看法。作者觉得这部书和其他的书一样都是平凡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二句“不比其他味较长”
注释: - 三千七十固多哉,好学如何独有回。 这句诗的意思是,三千七百个事物确实很多,但是好学问为什么只有一个人能够领悟呢? - 若论不迁并不贰,更无人向此中来。 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说那些东西不会迁移,也不会改变(即永恒不变),那么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并认同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真理的深深追求和渴望。诗人用“三千七十固多哉,好学如何独有回
注释: 未识机锋莫浪猜,行藏吾只许颜回。——没有理解到我的玄机(即“机锋”)就不要随便猜测,我做事的方式只有颜回知道。 苟能用我吾何慊,不惜因渠也一来。——假如有人能够接受我用他们,我愿意让他们来到我身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颜渊的,表达了他对颜渊深厚的感情和信任。他认为颜渊是唯一可以完全理解他的人,所以他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颜渊。这种信任和尊重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精神
不因听闻得心传,此道理于我十分明白。 如果一个人只停留在一种闻见之中,就会感到厌倦和乏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非礼勿视,非义勿听,非望勿言,非信勿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定时去复习它,不也很高兴吗?” 孔子在河边说:“流逝的时间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着 。”
译文: 文子平生不妄为,仲尼想亦喜闻之。 或能再矣斯犹可,何况加之以三思。 注释: 论语绝句:这是一首表达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领悟的诗作。 文子:指文仲,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不妄为:不随意行事,有原则、有底线。 仲尼:指孔子,这里泛指孔子的思想和教导。 想亦喜闻之:我想(我)也很高兴听到(了解)你的想法。 或能再矣斯犹可:或许还能再有一次机会,这样还可以接受(理解)。 加之以三思
注释:仁与智是人的本性,不可分割;它们总是在变化之中,但同时又保持静寂。自然的身体形态是自然的,不能增加或减少,不要像雕刻一样留下斧凿的痕迹。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仁与智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始终存在于变化之中,但又保持静寂。他进一步指出,自然的身体形态是自然的,不能增加或减少,就像雕刻一样留下斧凿的痕迹。这种观点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人性的理解
【诗句释义】 论语绝句:贫穷就会感到无所事事,富有就会变得骄傲自满;然而回归本心后却能独自享受快乐。 个中得趣无人会:其中的乐趣别人不会理解; 惆怅遗风久寂寥:只能惆怅地面对逝去的风尚和长久的寂寞。 【译文】 贫穷就会感到无所事事,富有就会变得骄傲自满;然而回归本心后却能独自享受快乐。 其中的乐趣别人不会理解,只能惆怅地面对逝去的风尚和长久的寂寞。 【赏析】 此诗是一首五言绝句
注释: 1. 有欲不为刚:欲望太多,反而会变得刚强。 2. 血气乘之反类狂:血气旺盛时,人的行为会变得像疯狂的野兽一样。 3. 所以孟轲言直养:所以孟子说,我们应该直接养育,而不是通过放纵来培养。 4. 要令无助亦无忘:要让一个人在没有依赖的时候也不会忘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欲望和血气的相互影响,引出了孟子的“直养”观点。首先,诗中表达了一个观点,那就是过多的欲望会让人变得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