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内容为“上巳日未出游,次疑始韵”,即作者没有在上巳节这天出游,而是写了这首诗。 上四句写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年年都带着看花的眼病,生在世上何曾不逢时?四海之内的人都知道了,只有我这满头白发的老人,再来一次又怎么忍心辜负这青春的时光?下四句写自己因老而感到遗憾:管弦音乐不分围成一片热闹,桃杏树终被踏得满地都是尘土。报与荒园流水道,豨膏无计转方轮。
已回春燕数鲥鱼,目断南云少尺书。 已经归来的春燕开始捕食了几条鲥鱼,眼望南方却缺少你寄来的书信。 已:已经。已归:归来。春燕指燕子。 数:算。 鲥鱼:一种鱼类,产于长江下游一带。 目断:目光所及之处。 南云:南方之云。这里指诗人所居住的南方。 少:缺乏。 尺书:指书信。 可有园林成独往,倘缘花月得相于。 或许你已经建起了一个园林独自游玩,如果缘分到了(在花下月光中)与你相见。 可有:或许
《兰以香而焚,膏以明而煎》一诗,出自近现代诗人严复的《挽文廷式联》,是一首表达对文廷式不幸去世的哀悼之情的诗歌。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 诗句解析: 1. “兰以香而焚”:这句诗意味着兰花被焚烧。这里的“焚”字,形象地描绘了兰花因燃烧而失去原本的美丽和香气。 2. “膏以明而煎”:这句诗意味着蜡烛被点燃,但最终被烧焦。这里的“煎”字,表达了蜡烛在燃烧过程中逐渐变得焦黑
【注释】 1. 次韵答孙生:指用原韵回答孙某。次韵,即用同韵的字来写诗,和原诗的韵脚相同或相近,称为“次韵”。 2. 贞下何曾更起元:意为在道德上没有改变什么。元,指天地万物的根本、源头。 3. 当年人物几多存:指当年的人才有多少还在。 4. 似闻大陆龙蛇起:意指听到有龙蛇一样的人才从大陆崛起。 5. 行见空城草木蕃:意为看到只有空荡荡的城市,却有生机勃勃的草木生长。 6. 呴陆池鱼宁有湿
【注释】 和郭春榆宗伯韵 其二:应郭春榆的邀请,写这首诗以作答。文明:指文化。运属离:指国运衰败。虞渊:即虞山,在今江苏常熟县。国步:国家的命运。坐少三年艾:指坐待了三年,病才好。膏肓:古代认为心脏膏脂之外是肓(音háng)之病,所以用膏肓指代重病。隅腹:指周武王灭殷,封其弟周公旦于鲁。几(jī)著祺(qí):快要得到吉兆。国命长存礼俗:指国家长期存在,风俗不变。人生难得受恩知
【注释】: 1. 张珍午(1308-?)字子正,号清江散人,临川人。南宋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有《清江散人诗集》。 2. 天津:今属天津市。 3. 东南:这里指金朝的中都(今河北大名)。 4. 使君:指张珍午自己。 5. 论事:议论时政。观火:比喻洞察时局,如同看火一样清楚。 6. 诗句投人似饮冰:把诗词比作冷饮,让人感觉清爽,就像饮用清凉的水一样。 7. 苦雨作歌思广厦:在大雨中创作歌曲
这首诗是严复的《送子易赴奉天》。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行李知君指奉天:这一句表达了诗人通过“行李”这一意象,暗示了子易即将离开,去往奉天。奉天是当时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是指子易即将前往的地方。 2. 别离情绪看霜颠:这一句描述了子易即将离开时的情绪。这里的“霜颠”可能象征着子易即将面对的挑战或困难。 3. 不妨玄德嗤田舍:这一句可能是在用“玄德”(指刘备
注释: 1. 但得时来未恨迟,箴膏起废尽论思。 注释:只要有时机来临,并不遗憾它来得晚,用箴膏来唤醒那些被废除的人,让他们继续讨论和思考。 2. 分光太乙传中垒,受法长桑饮上池。 注释:将太阳的光芒分成两部分,以传递给中垒(古代的城楼),学习仙人长桑君在上池中修炼。 3. 勋业镜中看两鬓,行藏图里见千诗。 注释:在镜子中看到自己已经两鬓斑白的勋业,在行藏图(指历史画卷)中看到了自己一生的诗歌。
【解析】 题干中要求赏析“少时腾掷处,梦中突兀见南台”,这是本诗的颈联。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当年在少年时期所追求的理想抱负,如今却只能在梦境中突然实现。诗人以梦醒后的惊诧反衬自己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和执着。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执着,以及在现实面前不能实现理想的无奈与悲慨之情。 【答案】 ①何曾——何时;贞下起元,指开始做官。②怜君——怜惜你;③一丘(qiū)——一亩小田
【注释】 书愤:指杜甫在成都所作《蜀相》诗。空劳:徒然劳烦。越石报鸡,晋代陆机曾为洛阳令,有感于时事,作《豪士赋》,其序中有“鸡鸣狗吠”之语。后以“报鸡声”借指世事变迁。矢血诚:指忠诚为国。“燕弱”二句:战国时,燕昭王即位时,齐国乘燕国内乱而进攻燕国,燕昭王派乐毅伐齐,大破之。后燕将子之篡位,齐又乘隙攻打燕,乐毅率军救燕,与齐战于济西,败齐军,齐军复退。督亢:即督亢城,又名易水,在今河北易县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