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下何曾更起元,当年人物几多存。
似闻大陆龙蛇起,行见空城草木蕃。
呴陆池鱼宁有湿,掠枝寒雀本无温。
枕流漱石君家事,思与参军仔细论。

【注释】

  1. 次韵答孙生:指用原韵回答孙某。次韵,即用同韵的字来写诗,和原诗的韵脚相同或相近,称为“次韵”。
  2. 贞下何曾更起元:意为在道德上没有改变什么。元,指天地万物的根本、源头。
  3. 当年人物几多存:指当年的人才有多少还在。
  4. 似闻大陆龙蛇起:意指听到有龙蛇一样的人才从大陆崛起。
  5. 行见空城草木蕃:意为看到只有空荡荡的城市,却有生机勃勃的草木生长。
  6. 呴陆池鱼宁有湿,掠枝寒雀本无温:意为鱼儿在陆地上呼吸,不会有湿润;寒雀在树枝间跳跃,不会有暖意。
  7. 枕流漱石君家事:意为你家里的事情,就是坐在溪边饮水,洗着石头上的污垢。
  8. 思与参军仔细论:意为想要和你一起深入地讨论这个问题。
    【赏析】
    这首是诗人为应友人之邀而作,表达了他虽身陷困厄,但仍怀才不遇,希望与知己共论天下大事的情怀。诗中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不安的担忧及对朋友遭遇的同情。
    首句“贞下何曾更起元”,以问句的形式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和才能的坚守以及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这里“贞下”指的是坚守正道的人,“更起元”则是重新开始的意思。诗人通过对这句话的运用,表达了即使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自己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道德标准,不愿随波逐流。
    接下来的两句“当年人物几多存?”则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当年人物”与“空城草木”,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和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这里的“空城”象征着昔日繁华已逝,只留下一片荒凉。同时,“草木蕃”则意味着虽然环境恶劣,但依然有生命力顽强地生长出来。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人用“似闻大陆龙蛇起”一句,巧妙地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里的“大陆”象征着广阔的国土,而“龙蛇起”则比喻着有才能的人才从大陆中脱颖而出,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深入地探讨了人才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他用“行见空城草木蕃”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即使身处困境,依然有人能够坚韧不拔地生存下来。这里的“空城”与前文的“空城”形成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草木蕃”也暗示了虽然环境艰苦,但依然有生命力顽强地生长出来。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信心。
    诗人以一种哲理的方式总结了自己的思考。他用“呴陆池鱼宁有湿,掠枝寒雀本无温”两句,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这里的“呴陆池鱼”与“掠枝寒雀”分别象征着陆地上的鱼和树枝上的麻雀,它们都面临着各自的处境。然而,无论环境如何艰难,它们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受外界的影响所动摇。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于坚持自我、保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认识。
    诗人以“枕流漱石君家事,思与参军仔细看论”一句结尾,表达了自己对于与知己共同探讨天下大义的愿望。这里的“枕流漱石”是指古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代表着清心寡欲、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方式;而“参军”则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此处用来指代诗人的朋友。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传达了自己希望能够与朋友共同探讨人生意义、国家大事的决心。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动荡、人才凋零的忧虑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它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更彰显了其高尚的人格品质和远大的爱国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