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目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译文” “赏析”。先翻译诗句内容,再结合注释和写作背景理解其意境、情感,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诗写庐山景色的秀美,以及游赏时的感受。首联描写了庐山在冬月里的阳景,光风动林壑的景象;颔联描写阴崖拆曾冰,隐隐飞溜落的景象;颈联描写曦和伯工的光辉普照万物,万汇欣并作的景象
注释: 霜清玉绳晓,涧谷风未号。 澄潭不可极,俯盼惊骨毛。 岂不有神物,于兹能遁逃。 海日射两崖,馀辉何昭昭。 游鳞出岸穴,翻覆如银刀。 偶来殊不恶,胜事俄所遭。 聊为五字咏,远愧谢与陶。 赏析: 此诗描写了庐山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游览感受。全诗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早晨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之情。 首联“霜清玉绳晓,涧谷风未号。”描绘了清晨时分,霜气清冷、月光如练的景象
白鹤峰后原,逶迤旷平陆。 道周问樵子,古实青牛谷。 披榛得径路,曳杖惊麋鹿。 鲍生古骚人,曾过炼师宿。 明月古坛边,题诗记修竹。 兹焉废耕陇,岁晏空菽粟。 薄日静衔山,惊湍泻哀玉。 回首睇吾庐,风幡隔林麓。 注释: - 白鹤峰后原:指庐山的白鹤峰后的原野。 - 逶迤:曲折绵延。 - 旷:宽广。 - 古实:古老的地方。青牛谷:地名,位于白鹤峰后原。 - 披榛:拨开草丛。 - 曳杖:拖着拐杖。 -
庐山杂兴 其七 注释: 中岩不知暑,但觉昼景长。 朝来出孤定,踽踽行西冈。 风泉漱石齿,松雨飞苍苍。 猿鸟亦我喜,鹿麋还相将。 乔林积翠下,粲然瞩孤芳。 冉冉抱绝格,霏霏浮暗香。 山祇善守护,每吐云雾藏。 寄言樵苏子,慎勿轻摧伤。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庐山景色的诗。诗人以“中岩不知暑,但觉昼景长”开篇,描绘了庐山中的中岩寺,虽然身处炎热之中,但是却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这是因为中岩寺周围的景色太美了
庐山杂兴其四 【注释】 1.信美(shēn měi):美好,这里形容庐山山南的景色。 2.增奇:更奇特。 3.锦绣谷:指庐山的一个著名景点。 4.红素:红色和白色。 5.相依:相互依靠,这里指互相映衬。 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7.云日:形容云雾弥漫的景象。 8.倒窥:从高处往下看。 9.颇梨:一种珍贵的树木名。 10.大林寺:庐山上的一个大寺庙,这里泛指。 11.欹(qī):倾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全诗,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答题模式为“步骤+要点”,注意要点分条作答。 【答案】 译文:庐山的杂事,我初来时还不信,现在才相信。雄壮的山压着九江水,矗立着像万仞的山峰。瀑布从青天落下,白日间雷霆般的轰鸣震耳。石镜突然开启,孤光舞运。奇花不因季节而凋零,瑶草也芳香润泽。远公刚渡过江
【注释】 少文:指李白。 山林:指青山绿水,泛指山野景色。 炉峰:庐山的别称,位于江西九江。 结宇:建房。 长林拱茂木:长满树木的森林环绕着茂密的树木。 九夏遗炎曦:九个夏天都避开了阳光。 溪雨昼忽破:中午的时候,忽然下起雨来。 藤花照清漪:在清澈的水波上反射出花朵的影子。 黄鹂语深竹:黄莺在深深的竹林中鸣叫。 【赏析】 此诗写诗人游历庐山时所见景物和所感之情。首联说李白好山爱林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审题,明确要求再默写,重点注意易错字的书写。本题属于直接默写,难度不大。注意“凌”“棹”的书写。 【答案】 山深云物清,挹玩洗浮虑。 昨日行涧南,飘然即芒屦。 风潭耿危彴,晚与樵争度。 隔水认梅花,方惊岁华暮。 幽人眇江海,乐事期谁预。 娟娟迟归路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庐山的喜爱之情。 众峰势连环,万叠不可穷。 —— 庐山的山峰连绵不绝,层层叠叠,仿佛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 香炉独秀拔,佳气常葱葱。 —— 在庐山的群峰之中,只有那香炉峰最为秀美,常年弥漫着浓郁的香气。 长风卷游雾,晓壁开曈眬。 ——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云雾,庐山的山峰被照亮时,长风卷起游动的云雾,露出山峦的轮廓,显得朦胧而神秘。 招提出其下,楼观排青红。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枯榆”是诗人在西郊看到的景象,诗人把榆树比作苍龙,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影占荒郊半亩宫”中“影占”二字,说明诗人所见之景,并非如人们想象中的一片荒凉,而是有生命、有情感的。榆树的影子占据着荒郊的一半土地,这是多么壮观的场面。“下有牧羊双稚子,卧吹芦管对西风”,这是诗人所看到的另一景象。两个牧童,一个吹芦管,一个卧吹笛。他们吹得正起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