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遹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词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然后根据诗句分析,最后指出手法及其作用即可。此题的关键词是:断红、小颊、芙蓉、檀痕、雁字,注意体会其表达的感情。 【答案】 译文:断红的小脸儿就像芙蓉花那样娇嫩。她的香襟上还残留着檀香,使肌肤更加娇柔。雁字排成一队飞过平芜,这情景比飞过的雁还要美丽。我明知你无法归来
【注释】: 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竹枝词:一种民歌,多描写妇女生活。此指苏州的民歌。其五:指《姑苏竹枝词》第五首。千人石:在苏州城西南,有石如千叠,故名。紫云箫:指箫声如紫色云彩一样缭绕。魂欲销:形容歌声美妙动听。胜会:美好的聚会,此处指中秋佳节。串月:指月亮挂在天空中的样子。小长桥:在苏州西北,为古运河上一座石桥。 赏析: 《姑苏竹枝词》是一首反映苏州风俗民情的民歌。全诗共分五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景象。 姑苏竹枝词 其二: 翻译: 弓腰曲弯,如同大地低头般地弯曲; 水鬓拖曳如云雀般斑驳。 翻尽从前的巾舞曲,现在新来齐唱如山般美丽。 注释: - 姑苏:古地名,今江苏苏州。 - 竹枝词:古乐府名,此处指代民间流行的小调或歌谣。 - 弓腰:形容身体弯曲的样子。 - 帖地:贴近地面,形容弯曲的程度。 - 水鬓:指鬓发如水般流动。 - 拖云
菩萨蛮•京口遣信南归,因题书尾 其二 中秋月落催兰棹。清明寒食逡巡到。 青鸟纵传书。不归仍是虚。 旧欢真似梦。毕竟功名重。 含泪待归期。从头细问伊。 注释: 京口:今江苏镇江。 遣信:送信。 南归:向南归去。 因题书尾:在书信末尾留下自己的名字。 其二: 第二首。 中秋月落:指中秋节时月光落下。 催兰棹:催促船开。 清明寒食:指清明时节的寒食节。 逡巡:犹豫、迟疑的样子。 青鸟:神话中的信使
诗句原文: 红鸭桥边斗鸭城。 黄莺坊里早莺声。 宁馨儿是谁家子,薄相由来过一生。 译文注释: - 红鸭桥边:描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热闹的地方,红色鸭子的意象增添了一抹喜庆和活力。 - 斗鸭城:暗示着这里可能是一个以斗鸭为乐的城市,展示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和娱乐方式。 - 黄莺坊里: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黄莺在此处欢快地飞翔,充满了生命力。 - 早莺声: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句原文: 榆花开尽柳绵飞,红雨初收碧浪肥。伍相山前连袂去,二郎祠下弄舟归。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两位人物的活动。榆花已经开放完毕,柳絮飞舞,红色和蓝色的雨水在天空中飘洒,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伍相山前,两人牵手而去;二郎祠下,他们一起划船回家。 译文: 榆花盛开,柳絮纷飞。红色的小雨刚刚停止,绿色的波浪变得更加丰盈。伍相山上,两人手牵手地离去;二郎祠下,他们一起划船返回。 赏析:
菩萨蛮•春愁 平芜南浦萋萋碧。殷勤别泪红巾湿。花信半摧残。高楼箫管闲。金猊空自爇。不解鸳鸯结。何物似相思。相思无尽时。 注释: 1. 平芜南浦萋萋碧:形容春天的景象,草地平展如被风吹过的绿色,南浦指的是河流的南岸。 2. 殷勤别泪红巾湿:用“红巾”比喻眼泪,表示送别时的不舍和悲伤之情。 3. 花信半摧残:指花朵已经凋零了一半,象征着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脆弱。 4. 高楼箫管闲
翠绿的颜色远得就像空一样,黛黑色的颜色深到要滴下来。 帘子卷起,青山如海无数。 旧日的往事难以寻觅,春天的景色终究归于尘土。 扑蝴蝶的时光如同梦一般短暂,写书信用的花笺上都是相思的图谱。 奇怪的东风为何不吹送我的忧愁?凝目望去又见到了傍晚时分的碧云暮霭。 近年来我沦落已惯,任由我独自飘泊在吴楚两地。 红色的眼泪写成题词,恨意分明地寄给远方。 想起南楼柳絮飘飞时,是那位女子夜来凭栏处。
【注释】: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洞庭湖南北纵贯长沙,西接湘阴、汨罗,东达岳州、湘阴。太湖:又名震泽,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南部的苏州市西南20千米处。郎:指丈夫。郎住:指丈夫住在城中。石尤:传说中的巨石山。万丈:一万多尺。高万丈:比喻石尤山峰之高。郎船:指丈夫所乘之船。日日借风行:每日借助东风行驶。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对恋人在洞庭湖畔相恋的故事
《姑苏竹枝词其九》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如下: 一斗霜鳞一尺形,钓车窄似小蜻蜓。 橹声一歇鼓声起,满市齐闻水气腥。 注释: - 霜鳞:指鱼的鳞片因结冰而变得坚硬。 - 一尺形:指鱼的形状狭长,与“一斗”相对应,形容鱼的大小或长度。 - 钓车窄似小蜻蜓:形容钓鱼竿的长度短小,与“小蜻蜓”相仿,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钓鱼时的情景。 - 橹声一歇鼓声起:指船桨停止划动时,鼓声随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