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又旦
【注释】 玉井:地名。在今江苏宜兴西。万桧,指万顷的森林,深绿的林木遮蔽了幽静的景象。《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夕日飗(同“飚”,风)。”李善注:“飗,疾貌也。”颢气:高洁清正之气。《文选》张衡《东京赋》:“夫纯气之所洽,则万物育焉。”颜师古注:“颢,白貌也。谓其清也。”挽收:收回。《后汉书·郭太传》:“太常问曰:‘太史公言,‘人君不可以不慎’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描写了黄河决堤的灾难情景。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1. 河决:黄河在襄樊地区东下潜流,高风吹浪何时能平静? 2. 百川之长背卑谦,五月五日忧如惔:百川汇流而形成河流,河水奔腾不息,五月五日(农历)的洪水灾害让人担忧。 3. 二女拥佩手掺掺,黑旗皂幢锦作幨:有两个女子拿着玉佩站在河边,她们穿着黑色旗帜,用锦绣包裹。 4. 乃与土德有猜嫌,欺尔微弱较钝铦
登东少梁山禹庙眺黄河歌呈同游诸公 少梁山势何岧峣,林烟漠漠风萧颾。典午祠堂一百丈,此山对峙相争高。 客人说:禹庙登上去好,空蒙万里无尘嚣。桑柘刺眼槐花落,来穿萝径同游遨。 龙门直下五十里,秦山晋树相周遭,云气苍茫看不见,青天一豁奔惊涛。 七月暑退蝉鸣号,雨脚欲下风雷交。鲸鱼逞怒呼其曹,两河左右纷动摇。 呜呼战伐经几载,木罂渡口横弓刀。昔自楚归岁在卯,夜携八口趋中条。 间道汾阴止河浒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中的句子进行逐句的分析。在理解每一联诗句的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要求写出全诗及注释,并赏析诗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考生通读原诗内容,从原诗中找出与试题相契合的关键词,然后结合自己对诗中词义的理解进行概括。 “秣马临清漳,漳水咽不流”,意思是
【注释】 矶(jī):山石上的小岛。待月:期待月亮的出现。寄怀:寄托思念。胡君信:作者的朋友,名不详。 凉气生七泽:指清凉的风从远处吹来,使七泽的草木都感到凉爽。 遥念石庄人,林间岸轻帻(zé):想念远方的朋友石庄人,在树林中披头散发。 缺月未离海,残霞忽敛夕:月亮残缺不圆,还未离开大海;夕阳西下,云霞突然消失。 独鹤下烟江,渺渺楚天碧:独自的白鹤从烟雾弥漫的江边飞去,远处的天空是一片青蓝色的
牵缆词 夜暗官船催夫牵锦缆,霜满河流欲行未行徒蹉跎 诗一: 天明前村鸡下树,五里六里已为多。 译文: 天刚泛白时,前村的公鸡已经打鸣,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了。而诗人在河边等待了许久,却只走了五里、六里,感觉已经走了很久很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河边等待官船,但始终未能拉纤的情景。首句“天明前村鸡下树”描绘了天刚泛白时的宁静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期待和焦虑
逐句释义及注释 杨柳城头光渐黑,公家悬𤟢急漏刻 - 解析:描述了日落时分的场景,城门上的𤟢(一种计时工具)在逐渐变黑时开始滴答作响,暗示着时间的紧迫。 - 注释:这里的“公家”指的是官府或朝廷,而“𤟢”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通常用来计算时间。 - 赏析:这句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造计时工具的结合,营造出了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时间流逝感。 绕城百转天未明,火灭薪残逗霜色 - 解析
巍山顶上 登上山峰,只见石林耸立,犹如屏障。 藉草远望,景色壮美,气势挟带着秋天的云彩。 初升的太阳从大河边升起,天空中的翠色不是单一的。 三座山岭从北边而来,罗列着仪仗。 远处的景色映衬在高天之上,气派四散而开。 开山造山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人工努力的结果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回忆以前出城游玩,驻足观看青嶂。 天气晴朗时,静看松树和栝楼的影子,石头的角相互背向。 来到此地站在苍崖上
【注释】 吁嗟:叹息。不淑:不善,恶劣。结茅作舍露中宿:在户外的茅屋中过夜。年年种田食无粥:每年辛勤耕种而收获无几。腰镰:用镰刀割禾。陇:田埂。官家:官府。百事:各种事情。县门:县城。霹雳:雷声。匝地:遍布地面。亩税:每亩征收的赋税。力役:劳役。委:托付。黄犊:耕牛。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秋天写的,当时他居住在华州华阴县西的潼关以东的蒲城、同州(今大荔)之间,过着贫困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通读全诗,了解内容大意;然后抓住关键句来分析;最后注意题目要求的“赏析”。 首联“离家从远戍,荷戈日已深。”意思是告别了家乡去远方当兵,拿起兵器已经是一天的时间。“从”“远”是关键词,写出了边戍之地的遥远和远离家乡的辛酸。 颔联“野风起枯杨,鸣雁多苦音。”意思是野风吹动着干枯的柳树枝叶,大雁发出凄厉的叫声。“野风”“苦音”是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