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恺
【注释】 1. 眉峰碧画眉:指女子的眉毛如碧色的画。 2. 早展菱花待:早上打开菱花镜等待。 3. 昨试轻螺在:昨天刚戴上轻轻裹住脸颊的薄螺。 4. 盈盈斜印两春山:形容女子的脸颊像春天的山峰一样丰满而美丽。 5. 深浅还应配:指化妆时,应该使浓淡得当,恰到好处。 6. 浓淡都堪爱:指化妆时,各种色彩都应该搭配得宜,相互协调喜爱。 7. 不知何处送愁来:不知道是何处送来了忧愁。 8.
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词。全诗写女子对远方的思念,通过“海桐花”、“眉边晓霞”等细节刻画了一位年轻女子的娇美和哀怨。 第一句“簸钱年纪只些些”,指的是少女年轻时的外貌。“簸钱”,一种古老的游戏,将钱币从簸箕中抛起落下,形象化地描述女子年轻时的美貌。“垂鬟鬓未鸦”,形容女子的头发长而下垂,发色如同乌鸦般乌黑。“别来几度海桐花”,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她多次见到海桐花,每次都想起离别的情景
【注释】 玉连环:用玉石制成的连环,古代妇女用以系发的一种饰物。夜落金钱:指月光下,玉连环在月光下熠熠闪光,犹如金钱般美丽。 银屏碧锁空云叆:银屏,即屏风;碧锁,是绿色的帘子;空云叆,指云雾缭绕,遮蔽住了月亮。 金绯绚彩:指五彩缤纷的装饰,鲜艳夺目。 豫州:地名,这里代指河南地区。赌胜掷红幺,意指赌博时用红色的骰子掷出“幺”点。比青蚨(fú)几倍:青蚨,指一种古代货币,形状像蚊子
【赏析】 此词写端午节时,闺中的妇女们用粽子和五彩丝缠头作为节日食品。词中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描写妇女们制作粽子、缠头的细节,表达了她们对生活的热情和热爱。 上片“萦丝楚粽”四句,写妇女们制作粽子的情景。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做五彩丝缠头。作者描绘了妇女们在厨房里忙碌的场景,以及她们用心缝制粽子的细致动作。这里的“巧借针神”,意味着妇女们巧妙地利用针线来缝制粽子,展现了她们高超的技艺
【注释】: 健人:词牌名,此为双调小令。 五色交相映:五色,这里指五种颜色,即红、黄、绿、黑和白。五色相映,形容色彩绚丽。 浪说辟兵还压胜:浪说,轻浮地讲;辟兵,驱除敌人;压胜,指镇压敌人。 茧馆珠囊堪赠:茧馆,丝绵做的盒子。珠囊,用珠宝装饰的袋子。这里泛指精美的礼物。 不须绕户高悬:不须,不需要;绕户,绕在门上;高悬,悬挂在高处。 料应妆束同缠:料想,猜测;妆束,打扮;缠,系缚。 愿取一丝一岁
注释: 春尘如雨,春风如醉,春光如梦。春花独对也,只春波微动。 剪破春阴春色好,更春情落红催送。萋萋春草碧,恰补春愁空。 赏析: 《忆少年·春闺》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以春景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的闺房里所见所感。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和画意。 上阕写春景。“春尘”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春风。“春花独对也”,即只有春花独自面对春风。“春波”句,写春风吹过水面,荡起涟漪
这首诗是苏轼在《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句子,描述了他在湖亭上看到的美丽景色。 咫尺烟云万状:距离如此之近的烟雾和云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 摇曳帆樯百丈:帆樯(船帆)在风中摇曳,高高地飘扬到百丈之远。 放眼是江南,隔断一湖波浪: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片江景,湖水与天空相接,形成了美丽的画面。 碧浸芙蓉春涨:碧绿的莲花在春天的湖水中盛开,映衬着周围的环境。 白映楚天空漾
注释: 1. 清平乐·端午闺中词:这是一首端午节的诗歌,以闺中女子的口吻写。 2. 花阴午直:在中午阳光下办公或工作。 3. 旋把菖蒲刻:随即用菖蒲(一种草药)来雕刻。 4. 依样雕锼纤指劈:依照先前的样子,用手指小心地雕刻菖蒲。 5. 细认灵根九节:仔细辨认这根菖蒲的九个节。 6. 五丝撷向霓裳:把五色线(通常用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编织在衣服上。 7. 一樽醉泛瑶觞:用玉制的酒杯来喝酒
【注释】 (1)健人:指女子。 (2)缕丝裁绢:以缕丝裁成绢,即织成绢帛。 (3)小小人名健:意即“小小的名字是健”。即取小名。 (4)缱绻:形容情意深长。 (5)两好:指夫妻或恋人双方。 (6)娉婷:形容女子体态美好,举止优雅,多指美女。 (7)看花想像仪形:即想象着美丽的花的形状。 (8)钗横鬓乱:指妇女梳理头发时,钗横插在头上,发髻松散不整。 (9)芳龄:美好的年龄。 【赏析】
诗句释义: 1. “心前笑抚”: 在心中轻轻一笑,用手指抚摸。 2. “神印穿金缕”: 神仙的印章刻在金色的丝带上,象征着尊贵和神圣。 3. “销得五兵刚二五”: 能够化解五种兵器的力量,这里可能是指能够平息争端,或指拥有强大的力量。 4. “好共钗头艾虎”: 与钗头插着的艾虎一起,表示吉祥和驱邪。 5. “依依插鬓宜春”: 把艾虎轻轻插在鬓发上,增添春天的气息。 6. “翩翩佩带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