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英
七夕微雨病不成寐忆昨年是夕偕白颍亭阮辅臣集任伯卿官斋宴饮欢甚今白阮俱下世伯卿亦迁任去抚今追昔不胜怆然 译文: 七夕那天,细雨缠绵,我躺在床上难以入睡。回想去年的这个夜晚,我和白颖亭、阮辅臣一起在任伯卿的官邸宴会上欢乐异常,然而如今白颖亭和阮辅臣都已经去世,任伯卿也因为职务调动而去了远方,抚今追昔,不禁感到悲伤。 依然逢此夕,隔岁事增悲。 南蒲销魂日,西州陨涕时。 译文: 今天又是一个七夕
宿郑氏庄 此诗是诗人在郑氏庄的住所过夜时的所感。 此行非选胜,佳处小盘桓。 此行:此行指此次来此。 非选胜:并非特意去欣赏胜景。 此处:指郑氏庄。 小盘桓:略作停留、暂住一宵之意。 泉响依阶细,藤阴覆径寒。 泉声:泉水的声音。 泉响依阶:泉水的声音轻轻洒落在台阶上。 藤阴:藤蔓的影子。 径:小路。 藤阴覆径寒:藤影覆盖着小路,使人感到清冷。寒,通“娴”,静。 流风溯如写,疏雨听将残。 流风
【注释】 夜雨阻水野次:夜晚,雨水阻碍了去水的通道。野次:野外的休息处。 坼崖声出涧,绝壑夜无舟:山崖崩裂的声音在溪涧中响起。深壑之中没有船可渡河。 哭岂穷途效,宾谁一榻留:哭丧难道是穷途末路的表现吗?有谁能够留我在这简陋的客舍里过夜呢? 天明偏不肯,客路及中秋:天亮时偏偏不肯放行,客居在外直到中秋节。 【赏析】 《夜雨阻水野次》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此诗写诗人被阻在野外途中,夜雨连绵
【注释】 ①七月三日:指诗人送伯卿(即王伯卿)到六安的日期。海门:古县名,在今安徽省无为县西南。②南服:指江南地区。③简书:公文。④筹纡:指船行缓慢,因船头挂着长绳。⑥二峨居:指峨眉山。⑦祖帐:指送行的人所扎的帐篷。⑧离合地:指海门,因为这里水道交错,所以叫做离合地。⑨啼笑:形容离别时的悲伤和欢乐。 【赏析】 这首诗写王伯卿赴官六安,作者作此诗以言别。首联写送行之地;次联写送行之地之景
诗句释义 1 “新年剧人事”:这里的“剧人”可能是指忙碌的或重要的人物。新年期间,这些人往往更加繁忙。 2. “乘暇度兹辰”:意为利用空闲时间度过这个美好的时刻。"兹辰"指的是特定的一天或时刻。 3. “竹叶虽无分”:竹子叶子没有分瓣,意味着公平无私。 4. “梅花得少亲”:梅花虽小,但香气扑鼻,亲近自然。 5. “清晖揽如许”:形容阳光明媚,给人以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6. “旧雨话何频”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及情感”的赏析。 ①“不见檀栾影,溪声听亦无”的意思是:看不到竹子的影子,听到溪水的声音也感觉不到。这句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以竹为友,以溪为伴,表现自己闲适恬淡的心情。 ②“疏钟空际堕,古刹望中孤”的意思是:稀疏的钟声在空中飘荡,古老的寺院在远处显得很孤独。这句诗运用了比喻手法
十月十一日过余斋听陈山人鸣谦弹琴 海上稀闻雁,横琴奏塞鸿。 何心避矰缴,馀响散丝桐。 伫兴七弦遍,经时尺素通。 怀哉岁将晏,木落楚江东。 注释:十月十一日经过我的书房,聆听陈山人鸣谦的弹琴。海上难得听到大雁的叫声,他用横琴演奏出《塞鸿》的音乐。何必去躲避那些弓箭呢?他的琴声余音袅袅,散入那丝竹之间。我满怀兴致地听了他弹奏七遍琴曲,也听到了他寄来的书信。心中感慨岁月将尽,草木已凋
立秋日雨 长日度无赖,远怀扪自幽。 半晡微有雨,穷海镇宜秋。 絺绤薄凉入,竹梧清响流。 颇知尘事少,萧瑟转夷犹。 注释 1. 长日度无赖:度过漫长的日子如同被无赖所困扰。 2. 远怀扪自幽:遥远的思念像手摸到自己内心深处。 3. 半晡微有雨:过了中午时分,天空开始飘洒细雨。 4. 穷海镇宜秋:大海无边无际,秋天的景色在这里特别显得辽阔。 5. 絺绤(chī xì)薄凉入:指夏天穿的衣服很轻薄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在江宁任上。“六月十五夜”,即端午节。端午之夜,月明风清,是赏月吟诗的最佳时机。作者以“过雨微云淡,高天片月明”起句,描写了端午之夜的景色。首句点出了时间、天气、环境,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次二句写景,写景中又暗含了对屈原的追怀和同情。“高天片月明”一句,既点明了时间(端午),又点明了天气(晴朗)。“过雨”,说明此时不是阴天的夜晚。“微云”,说明月亮没有被云遮掩住。“淡”
经剌桐围怀伯卿 聚散真无定,离愁积未删。 故人万里外,树色一围间。 风雨江南道,云烟海上山。 相违忽相忆,行处泪痕斑。 注释: - 聚散真无定:形容离别的聚散无常,无法预料。 - 离愁积未删:积累的离愁没有减少。 - 故人:老朋友。 - 万里外:形容距离遥远。 - 树色一围间:周围都是树木。 - 风雨江南道:在江南的路上遇到风雨。 - 云烟海上山:云雾缭绕,山峰若隐若现于海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