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稀闻雁,横琴奏塞鸿。
何心避矰缴,馀响散丝桐。
伫兴七弦遍,经时尺素通。
怀哉岁将晏,木落楚江东。
十月十一日过余斋听陈山人鸣谦弹琴
海上稀闻雁,横琴奏塞鸿。
何心避矰缴,馀响散丝桐。
伫兴七弦遍,经时尺素通。
怀哉岁将晏,木落楚江东。
注释:十月十一日经过我的书房,聆听陈山人鸣谦的弹琴。海上难得听到大雁的叫声,他用横琴演奏出《塞鸿》的音乐。何必去躲避那些弓箭呢?他的琴声余音袅袅,散入那丝竹之间。我满怀兴致地听了他弹奏七遍琴曲,也听到了他寄来的书信。心中感慨岁月将尽,草木已凋,就像楚水东流那样凄凉。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十月十一日经过友人陈山人(即陈子昂)的书房时所作。
首联两句写琴声之稀闻、之美妙。海上稀闻雁,横琴奏塞鸿,“稀”字写出了琴声的清越悠扬,“塞鸿”二字则暗点出琴声的悲壮凄婉。
颔联以“何心避”和“馀响散”来表达琴声的动人心魄和余韵悠长。“何心避”表达了作者对琴声的喜爱和倾慕之情;而“馀响散”则进一步描绘了琴声的悠长和回荡。
颈联两句则是对琴声所引发的思绪和情感进行了描绘。我满怀兴致地听了他弹奏七遍琴曲,也听到了他寄来的书信。此时,我深感岁月将尽,草木已凋,就像楚水东流那样凄凉。这两句诗通过对琴声所引发的思绪和情感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诗的主题和情感深度。
此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琴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陈子昂诗歌中那种豪放、激昂的风格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