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翰
注释: 关山雪霁图:描绘了一幅雪后关山的图景。前峰、后峰、东村西村等,都是用比喻来表现关山的连绵起伏和春意盎然的景象。快雪时晴入佳想,况复见此关山图:快雪过后天气转晴,让人产生了许多美好的想象。何况又看到了这幅美丽的关山图。 赏析: 《关山雪霁图》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写景为主,抒发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向往隐居田园的心情。 第一联“前峰后峰雪模糊,东村西村春有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下面我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第一联: - 诗句:"田家养牛缘种谷,童不解耕还解牧。" - 译文:在农村,农家的牛是为了耕地种植庄稼而饲养的。孩子不懂耕种,却懂得放牧。 - 注释:这里的“耕”指的是耕种土地,“牧”指的是放牧。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农家的牛来体现乡村的生活场景和劳作方式,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对牛的依赖和珍视。 第二联: -
这首诗是郁鲁珍的诗《画松》。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平生山水尝见之,不意画图如此奇 - 注释:我一生中曾经见过许多山水画,但没想到这幅画作会这么奇特。 - 赏析:诗人通过“尝见”表达了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熟悉与热爱,而“不意”则揭示了这幅画给他带来的惊喜和惊讶。 2. 松雪老仙得其理,笔端幻出无声诗 - 注释:松雪老人掌握了其中的道理,笔尖在纸上幻化出了一首无声的诗歌。 -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这首诗是贾岛对山中景色和人生感悟的抒发。 腊前有雪宜三白,笑倒田翁手齐拍。 去年天气不多寒,盈寸犹难况盈尺。 嗟予亦是田舍翁,敢以玉山高两峰。 二贤珠玉在我侧,绿发青瞳颧颊红。 久交共喜情怀尽,意行不觉吴山近。 松间小径纵萦迂,竹杖芒鞋须一进。 山前相府何潭潭,山中道院邻禅庵。 兴来偶到故人宅,出果行酒方交谈。 岁如何兮岁云暮,白首重来乩前度。 湖山倒浸水晶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择端的《画山水》。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押韵工整。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1. 遥山倚天翠蛾扫,编地成丸怪天小。 注释:远处的山峰如同天边的翠绿眉毛般扫过天际,它们被编织成一个个小小的圆团,好像天空都被压缩了一样。 赏析: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远山如同天边翠绿的眉毛般延伸至视线所及之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远山的壮观景象。 2. 方诸药幻茧楮香,咫尺烟云生缥缈。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听潮轩图》。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第一联:“观水必观澜,听潮每听音。” - 注释:观察水面一定要观察水波的波动,聆听潮汐的声音。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观察事物时要注意细节,尤其是那些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在自然界中,水波的波动往往能反映出水体的整体状态,而潮汐的声音则是自然界的一种独特的音响。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欣赏。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西都方遘患: - 西都:指的是古代长安或洛阳等西部的重要城市。 - 方遘患:正遭受着灾难或困难。 2. 凤兮叹德衰: - “凤兮”是对凤凰的尊称,这里可能用来比喻某人具有卓越的德行。 - 叹德衰:感叹其德行已经衰退。 3. 谷口郑子真: - 谷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交通和商业中心。 - 郑子真:指郑子真君,一位著名的隐士或高僧。
【译文】 画上的梅花,玉龙在寒冬中鸣叫,雪下得很急。山色昏蒙如破瓦。 老枝枯蘖没有花容,暗里阳春却生一缝隙。 东风团雪作好花,明月落在诗人家。 远移何必得健步,秃兔败茧能荣华。 花光补之俱寂寞,王冤后来观此作。 岁寒重约到狐山,共倚巢居旧时阁。 【注释】 1. 寒嘶:因寒冷而发出叫声。 2. 银粟:雪花。 3. 昏冥:昏暗。 4. 眩容:眼花缭乱的样子。 5. 暗里:指暗中。 6. 阳春
赵大年,名不详,北宋著名画家。芦雁为水鸟,此诗描写了一只芦雁在秋天的湖中飞过时的情形。 平林带烟波渺渺,风低葭菼秋声小。 望中疑是彭蠡湖,十百为群尽阳乌。 楚天未雪无雨霜,南来岂必谋稻粱。 哀音若欣云路迥,老翅不厌关河长。 汀州水落成平陆,散乱凫鹥聚沙曲。 低飞不肯俾寒鸦,犹绕荒村破茅屋。 屋中有客挥五弦,从之不得心茫然。 何人图画能著此,赵氏丹青称大年。 徽庙元年颂凤历,此图正是当时迹。
老骥伏枥志千里,烈士松心同不已。 ——诗中用老马和烈士比喻人的意志,即使年老体衰,依然怀有远大的志向。 因思饮水向天山,枕上边声梦中起。 ——诗人在梦中梦见自己饮马于天山之巅,听到边关的战鼓声。 昨者试洛江之干,蹴踏细浪成狂澜。 ——诗人曾在洛阳的洛江上骑马,踩踏着细浪,形成了狂澜。 青丝络头系乘柳,云湿五花犹未干。 ——诗人用“青丝络头”比喻马的美丽和健壮,而“云湿五花”则描绘了马身上的泥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