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林带烟波渺渺,风低葭菼秋声小。
望中疑是彭蠡湖,十百为群尽阳乌。
楚天未雪无雨霜,南来岂必谋稻粱。
哀音若欣云路迥,老翅不厌关河长。
汀州水落成平陆,散乱凫鹥聚沙曲。
低飞不肯俾寒鸦,犹绕荒村破茅屋。
屋中有客挥五弦,从之不得心茫然。
何人图画能著此,赵氏丹青称大年。
徽庙元年颂凤历,此图正是当时迹。
便从宣和到靖康,艮岳禽声起秋夕。
古往今来几盛衰,摩挲老眼竟成悲。
良工心苦人莫识,似写周宣鸿雁诗。
赵大年,名不详,北宋著名画家。芦雁为水鸟,此诗描写了一只芦雁在秋天的湖中飞过时的情形。
平林带烟波渺渺,风低葭菼秋声小。
望中疑是彭蠡湖,十百为群尽阳乌。
楚天未雪无雨霜,南来岂必谋稻粱。
哀音若欣云路迥,老翅不厌关河长。
汀州水落成平陆,散乱凫鹥聚沙曲。
低飞不肯俾寒鸦,犹绕荒村破茅屋。
屋中有客挥五弦,从之不得心茫然。
何人图画能著此,赵氏丹青称大年。
徽庙元年颂凤历,此图正是当时迹。
便从宣和到靖康,艮岳禽声起秋夕。
古往今来几盛衰,摩挲老眼竟成悲。
良工心苦人莫识,似写周宣鸿雁诗。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画家赵大年的一幅《芦雁》图题跋,记录了作者创作这幅画的过程和感慨。
第一句“平林带烟波渺渺”,描绘了秋天湖面的景色,烟波渺渺,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第二句“风低葭菼秋声小”,描述了风吹过湖面,葭荻发出的声音很小,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第三句“望中疑是彭蠡湖,十百为群尽阳乌”,通过观察,作者怀疑这是彭泽湖,因为湖中的芦苇像阳乌一样聚集在一起。
第四句“楚天未雪无雨霜,南来岂必谋稻粱”,表达了对于楚国天气的担忧,因为南方的天气可能会影响到稻谷的生长。
第五句“哀音若欣云路迥,老翅不厌关河长”,通过描述芦雁的叫声和翅膀的形状,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第六句“汀州水落成平陆,散乱凫鹥聚沙曲”,描述了汀州的水退后变成了平原,而鸭子们则在沙曲中聚集。
第七句“低飞不肯俾寒鸦,犹绕荒村破茅屋”,描述了低飞的芦雁不愿意让寒鸦靠近,仍然绕着荒村的破旧茅屋飞行。
第八句“屋中有客挥五弦,从之不得心茫然”,描述了屋中有客人在弹奏五弦琴,但是作者却无法跟随他的节奏。
第九句“何人图画能著此,赵氏丹青称大年”,表达了对于画作的评价,认为这幅画能够展现出芦雁的形象。
第十句“徽庙元年颂凤历,此图正是当时迹”,描述了徽宗皇帝在元符年间颂扬凤凰历法的场景,而这幅画则是在那个时候创作的。
第十一句“便从宣和到靖康,艮岳禽声起秋夕”,描述了从宣和到靖康时期的变迁,以及艮岳中鸟儿的叫声开始出现在秋天晚上。
第十二句“古往今来几盛衰,摩挲老眼竟成悲”,表达了对于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最后一句“良工心苦人莫识,似写周宣鸿雁诗”,表示作者对于画作的赞赏,认为它像是周宣王时期的鸿雁诗一样优美。
这首诗通过对画面的描绘和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的担忧和对于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