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祺
宿泌阳县田舍 译文:民家深树里,下马点灯时。 注释:民家指农家,树里指树荫深处;点灯时指天黑了才点灯,暗喻农民辛苦劳作直到天黑。 赏析:这首诗以朴实的笔调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首句写农家在树阴下休息的场景,次句写农民在天黑前点灯准备回家,第三、四句写农民因风雨而提前关门,回家时间晚于客人,第五、六句写农民在歉收年头难以忍受生活压力,被迫延长租期,第七、八句写农民谈及伤心事而落泪
【解析】 “云气晓冥蒙”一句是写早晨的景象,山中云雾缭绕,天蒙蒙亮。“人行万木中”一句是作者自己行走在万木丛中,与万物融为一体。“菊乾偏喜雨”一句是作者看到菊花喜欢下雨,而柳树却怕风,所以诗人感叹“柳弱自愁风”。后四句都是表达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内心的惆怅。 【答案】 译文:早晨的山中,云雾弥漫,我独自行走在万木丛中。我喜欢下雨,菊花也喜欢,但柳树却害怕风吹,因此我不禁感到忧伤。岁月如流
这首诗描绘了尉氏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及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尉氏县 尉氏县,是河南省开封市下辖的一个县。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千年古县”。诗中提到尉氏县,可能是在赞美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门当绿野开 门当绿野开,形象地描绘了尉氏县的大门正对着广阔的田野。门当,即门楣,用木头或石材制成,形状呈方形;绿野,指的是绿色的田野
《宿端壁寺》 遗构象王宫,荒凉小邑东。 一灯秋殿闭,孤榻夜窗空。 饥啮床头鼠,愁吟砌下蛩。 萧萧黄叶坠,庭树颤西风。 注释: 1. 遗构象王宫:指已经废弃的古建筑,象征性地称为象王宫,这里可能是指某个曾经繁华的地方或寺庙。 2. 荒凉小邑东:形容这个地方非常偏僻、荒凉,位于一个小村庄的东侧。 3. 一灯秋殿闭:在秋天的夜晚,只点着一盏灯笼,使得整个秋殿显得更加幽暗和冷清。 4. 孤榻夜窗空
【注】废普济寺:废指废弃,废普济寺为僧房。 青山行欲尽,深树见僧房。 (译文)青山走完还要到头,深山里才有僧人的茅屋。 云气千峰暝,秋声一院凉。 (译文)云雾缭绕千座山峰,秋风吹来满院清凉。 长藤悬破衲,脱叶覆空廊。 (译文)长藤垂挂在破僧衣上,落叶覆盖了空荡的走廊。 龙象黄金地,萧萧蔓草长。 (译文)龙象般的金地,萧萧长满了野蔓。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经过一座废弃的普济寺时所见的景象
冒雨赶往唐县,蓬蒿已让人厌看。 长途泥泞滑滑,平地水漫无边。 空身流浪者饥肠辘辘,单衣稚子瑟瑟发抖。 安抚巡视兼施劳徕,衰弱疾病不敢求安
宿兴国寺 人静钟初断,肩舆到寺门。 风檐寒犬吠,露井候虫喧。 弱蔓低垂树,枯蓬密覆垣。 蒲团分半席,暂憩给孤园。 注释: 1. 人静钟初断:人声已消,寺里只剩下钟声在回荡。 2. 肩舆到寺门:乘坐轿子来到寺庙的大门前。 3. 风檐寒犬吠:风吹过寺院的屋檐,发出凄冷的声音,好像有狗在叫唤。 4. 露井候虫喧:露井旁等待捕食的虫子鸣叫着。 5. 弱蔓低垂树:柔弱的藤蔓低垂下来,覆盖在树上。 6.
次襄城 早晨的钟声在西风中传响,我穿着单薄的衣服,怕冷得打哆嗦。 豆苗遮挡了地面一片黑,柿树的果实把园子照得通红。 清晨的天色苍茫迷离,秋天的气息惨淡而凄凉。 永远怀念东汉时的李膺,他像风一样雄健豪迈。 译文: 早晨的钟声在西风中传响,我穿着单薄的衣服,怕冷得打哆嗦。 豆苗遮挡了地面一片黑,柿树的果实把园子照得通红。 清晨的天色苍茫迷离,秋天的气息惨淡而凄凉。 永远怀念东汉时的李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下面是逐句的释义以及赏析: 晚至叶县 扰扰道途间,埃尘两鬓斑。 清风牛背笛,斜日马头山。 注释:到了叶县的路上,尘土飞扬,使诗人两鬓斑白(指头发变白)。 清风牛背笛,斜日马头山。 注释:在牛背上吹起的笛声,斜阳照耀下的马头山。 荷盖擎残绿,榴房破嫩殷。 注释:荷叶顶着残存的绿色,石榴花房里的嫩红已经变得殷红。 蘋花秋水岸,空羡白鸥闲。
【注释】 ①长葛:古县名,今属河南。道中:旅途中。郊原:郊野的原野。殊(chú)苍莽:特别辽阔。禾黍(shǔ):庄稼;收:收获。桑柘(sāngtè):桑树、柘树。二木皆为灌木,可食。千村:指许多村庄。晚:傍晚时分。枌榆(fényu):榆树的嫩枝,俗称“枌”,榆树老枝,俗称“榆”。四野:四方的野外。微茫:模糊,不真切。许州:即许昌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县东。 ②赏析: 首联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