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珍
【注释】 我:我,作者自称。 念:思念、想。 井田: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把土地划为方块,中间的空地种桑树,四周种谷物,称为“井”。 天与地商量:上天和大地商量着。 遣蚕饲尔丝:让蚕儿喂养你(树)的丝。 古时树:指老树,表示尊敬。 要:需要。 今人:指当代的人。 急种莫穷待:赶快种植,不要等得太久。 穷待:等待。 三年当见之:三年后就能见到(树木生长的情况)。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前四句是说
樾峰次前韵见赠兼商辑郡志奉答(丙申) 我怀崔慰祖,事事皆愧腼。 崔慰祖是宋代诗人、学者崔敦诗的字号,他以学问渊博著称于世,在文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这首诗的作者通过与崔氏的交流,表达了自己的谦逊和对学问的敬畏之情。 注释: 1. 我怀崔慰祖:指诗歌的作者怀揣着对崔氏的敬仰之情。 2. 事事皆愧腼:形容自己对待学问的态度,既谦虚又谨慎。腼,意为羞涩或不自信。 3. 事事物物,无不令人感到羞愧。事事
【译文】 企望风调雨顺,教化天下成仁。赞美道德高尚的人。 【注释】 企:希望、盼望;观化:观察社会教化;德:道德;何腼:有何羞愧?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和郡守平樾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教化天下的向往之情。诗人企望风调雨顺,教化天下成仁。赞美道德高尚的人
【注释】 君谷:指公田,即官田。 我蚕:指私田,即农家自养的家蚕。 秋放:秋收时将蚕放到室外饲养。 熟:成熟。 通易:交尾、交配。 丰歉:丰收和歉收。 情相连:感情紧密相联。 昼要:白天要。 夜须:夜晚要。 天解人愿从:上天能理解人们的愿望,顺从人们的心愿。 我腹:我的肚子。 果然:果然如此,指收获情况与愿望相符。 【译文】 你种的谷子在田间成熟了, 我自家的蚕在山巅也成熟了。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谁能妻不衣,谁能儿不哺。 - 注释:谁不能让自己的妻子和子女穿着衣物?谁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吃上饭呢?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蚕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蚕丝是古代人们制作衣物的主要材料,蚕的产出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2. 都仰蚕腹钱,那避山中露。 - 注释:大家都依靠蚕肚子里的丝来获取生活所需,又怎能避开山中露水带来的危险呢? - 赏析
乡举与燕上中丞贺耦庚先生(丙申)文学无贵贱,师弟有因缘。 当公领解日,我始双鬌悬。 公名丽中外,孺子心已笺。 时从乡先达,一问庆历贤。 有如泥忆云,何人识肫颛。 旌花照黔服,草木增华鲜。 下士悬势分,呼来侍之前。 吕医受薰浴,始见韩门全。 手赠研经书,谓我能终篇。 念自束发来,抱遗望古先。 意薄言鹦鹉,力遂忘其孱。 我朝盛明经,诸老起接肩。 阎胡奋前茅,江载持中权。 六经有实义,大师非汉遍。
追和程春海先生橡茧十咏原韵 其五 驱蠹(丙申) 蠹蠹岂得已,亦复因饥寒。 这首诗通过比喻的形式,表达了对生活中困难与挑战的认知。蠹蠹,即害虫,这里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岂得已,表示这些困难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亦复,表示这些困难也并非完全无法改变。 系头有排索,系足有机竿。 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如何应对这些困难。系头上的排索象征着束缚,而系足上的有机竿则象征着解决问题的工具
【注释】 丙申:即万历三十九年。机杼地:指织女星。旧时空破屋:指织妇。手诀:织布的诀窍。可授不可读:只能传授,不能阅读。竿万端:指织成万丈高的竿子,比喻织布技艺高超。天不谷:天上不会给作假的人好处的。 【赏析】 此诗是追和程春海先生“橡茧十咏”的第八首《上机》。诗人通过织女的辛勤劳动歌颂了劳动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 第一联:“今日机杼地,旧时空破屋。”织女星就是织机的化身
【注释】橡茧(jiǎn,同“简”,古代丝织品):指桑蚕。十咏原韵:即《移树十咏》,这是一首咏物诗。其六:即第六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追和程春海先生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说:“筐载似襁负,蠕蠕缘不禁。”筐里装着桑蚕,好像抱着婴儿似的紧紧抱在身上,它蠕动着,爬也爬不快。这两句写出了蚕的可爱,也写出了养蚕人的辛苦。后两句说:“后时要尔养,肯谓恩勤深?”养蚕的人要你养
【注释】 生为穷陬民:生于偏僻的地方的人民。 如未得父赀:如果没有得到父母的资助。 千方获小利:千方百计地谋取一点小利益。 又索真苦儿:又要索取真正的孤儿。 堂堂永不税:威武的将军,永远免除赋税。 楔此三字楣:在门上刻上“永不税”三个大字。 不无桑弘羊:桑弘羊不是没有。 咏言请深思:写这首诗来劝人深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追和程春海先生的十首《橡茧十咏》中的第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