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洵
【注释】 (1)传语杜鹃休浪发:相传杜鹃鸟啼声凄厉,能哀怨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这里指杜鹃鸟在花埭李氏庄里啼叫不已。 (2)真合带愁喑:杜鹃的叫声,好像带有悲哀的呜咽声。 (3)闲地偶宜怀故国:在安静的地方偶然思念起家乡来。 (4)水堂开近花阴:水边的厅堂靠近花树的树荫下。 (5)聒人原不比冤禽:喧闹的声音,本来不像那些被冤枉而鸣叫的鸟类。 (6)青山无限事,容我梦中寻:青山上有很多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和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分析诗人运用的表达技巧。本题要求赏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答题时首先指出本诗表现的感情,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不要只答表面的感情,而是深入挖掘其内含的情感。如第一句“尊酒相逢,笑同是、旧日天涯行客”,写出与友人在船上饮酒时的愉快心情;第二句“花气轻浣兰襟,琵琶泪无迹”写出了友人离别后的情景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佳约花辰,余欢烛夜,起来人意闲闲。便无一事,风信若相关。迟日吾庐自好,庭阴转、幽梦初还。江头路、飞红去远,流水在人间。 - 诗句释义:在这个美好的时刻里,我们约定了花朵盛开的时辰,享受着夜晚的欢乐和烛光的温暖。醒来时,心情悠然自在,仿佛没有什么烦心事。微风拂过,如同与我有着某种联系。日出时分,我的小院显得格外美丽,庭院中的树木沐浴在柔和的阳光下,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她以花鸟为题,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之情。 首句“何处春来,照秦楼棠树,初上朝鸟。”描绘了春天的到来,阳光透过秦楼的柳树照在鸟儿身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里用到了“照”、“初”等关键词,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第二句“当花绣围镜槛,先媚罗敷。”描绘了女子们在镜前绣花的场景,她们的笑容如同罗敷一样美丽动人。这里用到了“当花”、“媚罗敷”等关键词
【解析】 1. 六禾:即李六牧。“词来道去年新安之游,病中未能答也”中的“去年新安之游”,指作者与友人在新安(今安徽歙县)的一段欢聚时光。“病中”,表明作者身体欠佳。2. “秋深怀远,赋此寄之”中的“怀远”,“远”指朋友。“赋此寄之”,即写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意。3. “分共黄花老”中的“黄花”,菊花。“分共黄花老”意为两人一起赏菊,共同品味这美好的时光。4.
诗句解释 1 微雨收灯,闲门闭景,薄寒中酒愔愔。 - “微雨”描绘了夜晚的雨意朦胧。 - “收灯”表示夜已深,人们休息了。 - “闲门闭景”意味着家门紧闭,没有外出的迹象。 - “薄寒中酒”暗示着微冷的天气使人感到寒冷并饮酒来取暖。 - “愔愔”形容人心情悠闲、平静的样子。 2. 流水年光,风花过眼无寻。 - “流水年光”比喻时间的流逝,就像水流一样不断前行。 -
晴空分海翠,举头见月,怅望两天涯。素心尘事少,甚处相携,有约便移家。东篱旧色,爱晚节、同采秋华。千万输、买邻无计,淡淡始怜花。 欢赊。吴云东驻,岭雁南回,指沧洲如画。凭寄情、腴秋鲈脍,深棹蒹葭。年时梦向今宵说,对满庭、花影阑斜。良会永,因循去日休嗟。 【注释】 “晴空”五句:晴空万里,碧海青天,举目远眺,只见一轮孤明高悬天际,我与君分别两地,相隔万里。素心,纯洁的心志;尘世杂务少(少)
诗句释义: - 槐露冷:形容秋日清凉的天气和槐树叶上的露水。 - 生死托双琴:表示无论生命如何终结,琴声依旧,寄托了对生命的留恋和不舍。 - 不与畸人同玉碎:意指不愿随波逐流,像异端一样被玉石般地打碎。 - 萧条沧海:用沧海来形容广袤无际、寂寥空旷的景象。 - 流转到如今:意味着琴声从过去流传到现在。 译文: 深秋的清晨,凉风中槐树上的露珠闪烁着寒光。琴音在生死之间徘徊,它不受世俗的束缚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鉴赏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需明确题干的指向,如本题要求分析“赋情月屋”。望广寒树老,山河惊目。”等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即可。考生在赏析时可注意以下方面:诗歌的内容、主题、思想情感、艺术手法及语言特点等。 【答案】 译文:月光洒满庭院,望见广寒宫里的桂树已经老去,山河因之而感到震惊。梦中悲秋,潇洒临风的玉枝又有几枝。叶下亭皋(水边)又是傍晚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作品,全诗如下: 倦照残萤书眼怯。茶烟缓缓支寒蝶。夜久高楼应有月。秋气阔。风声暗挟辞林叶。 水抱山回屏曲折。安吟字字逡巡歇。满把芳馨和泪咽。伤心叠。空濛海市音鸿绝。 注释: 1. 倦照残萤:形容夜晚的寂静和孤独。 2. 茶烟缓缓:形容茶香袅袅,如同烟雾般飘渺。 3. 支寒蝶:指在冷风中飞舞的蝴蝶。 4. 夜久高楼应有月:指夜晚的高楼,应该可以看到月亮。 5. 秋气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