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酒相逢,笑同是、旧日天涯行客。花气轻浣兰襟,琵琶泪无迹。秋正悄、疏灯自落,风潇洒、桂华流席。截竹吹云,抽刀断水,天地宽窄。
且休问、吴国当年,甚湖里宇宙夜深觅。都向藕花多处,似桃源尘隔。清事满、闲身又好,度冷香、写上词笔。只怕传过江南,那人相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和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分析诗人运用的表达技巧。本题要求赏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答题时首先指出本诗表现的感情,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不要只答表面的感情,而是深入挖掘其内含的情感。如第一句“尊酒相逢,笑同是、旧日天涯行客”,写出与友人在船上饮酒时的愉快心情;第二句“花气轻浣兰襟,琵琶泪无迹”写出了友人离别后的情景,突出了作者的伤感之情。
【答案】
【译文】
我们举起美酒畅饮,欢笑着都是曾经的天涯游子。花香扑来轻轻洗涤着我的衣襟,仿佛琵琶声中的泪水已无处可觅。秋天正悄悄地来临,稀疏的灯光也自行熄灭,秋风潇洒地吹过,月光流洒在湖上。用竹子截取风的声音吹向天空,挥舞利刃斩断江水,天地间多么宽阔!
别问当年吴国的事情,为何要在湖里宇宙中深夜寻觅?都已在藕花盛开之处,如同桃源一样隔绝尘世。清幽的事情充满我的闲暇,借冷香写下词笔。只怕传扬到江南,那人会思念我。
【赏析】
此词抒写作者离人别后的孤寂感伤。全词以写景开始,接着描写泛舟途中的所见所闻,最后归结于作者对离人的思念。
开头两句,“尊酒相逢,笑同是、旧日天涯行客”,写泛舟时的心情。“尊酒”,“尊”为古代盛酒器,“杯”指酒杯。“相逢”,是相遇之意,即相逢的喜悦。“笑同”,意即“同笑”,指相互开怀大笑。“旧日天涯行客”,点出词人的身份:一个曾在天涯飘零的游子。“天涯”,指极远的地方,这里代指故乡。“天涯行客”即漂泊天涯的游子。这两句写泛舟时的心情。
下片三句:“花气轻浣兰襟,琵琶泪无迹。”写泛舟时的感受。“花气”,指花香,花香袭人,使词人陶醉。“浣兰襟”,即洗涤衣服上的花瓣。“琵琶泪无迹”,写弹琵琶时的情景。“琵琶泪”,指弹琵琶时流出的泪水,因弹得入神而不能自已。“琵琶泪无迹”,意即弹琴时流泪,眼泪都化成音乐流淌出去了,没有一点痕迹(痕迹)。“无迹”,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两句写泛舟时的感觉。
过片四句:“秋正悄、疏灯自落,风潇洒、桂华流席。”写泛舟时的具体情景。“秋正悄”,指秋天来得悄无声息。“疏灯自落”,即灯盏中燃尽的蜡烛自己掉落。“风潇洒”、“桂华流席”分别指秋风吹拂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月光照耀在江面上形成一片银波粼粼的景象,以及桂花的芳香随着微风飘荡在宴会上,使得整个宴会沉浸在桂花香中。这几句写泛舟时的情景。
过片之后六句:“截竹吹云,抽刀断水,天地宽窄。”“截竹”是说用竹筒吹奏乐曲。《汉书·司马相如传》:“少而好赋,……作《长门赋》、《美人赋》等以讽谏。”这里的“截竹”即指《长门赋》《美人赋》中的乐曲。“云”是云彩,“抽刀断水”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天地宽窄”意指空间大小,这里指空间广阔无垠。“截竹吹云”、“抽刀断水”都是夸张的写法,形容泛舟时的情景。
结尾两句:“且休问、吴国当年,甚湖里宇宙夜深觅。”写泛舟时的感慨。“吴国”指三国时的吴国。三国时期孙坚的儿子孙策平定江东以后,自称吴王。后来孙权称帝,国号为吴,故称三国时期的吴国。“当年”,意即从前。“夜深觅”指在夜晚寻找。这两句写泛舟时的感慨。
尾句“都向藕花多处,似桃源尘隔”。“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据说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美好地方,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境地。这两句写泛舟时的感慨。“藕花多处”,即荷花盛开的地方。这一句的意思是泛舟的人来到了荷花盛开的地方,就好似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境地——桃源。
全词写泛舟时的情景,通过泛舟时所见、所闻、所感来抒发词人对离别后朋友的思念之情,写得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