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洵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鉴赏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需明确题干的指向,如本题要求分析“赋情月屋”。望广寒树老,山河惊目。”等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即可。考生在赏析时可注意以下方面:诗歌的内容、主题、思想情感、艺术手法及语言特点等。 【答案】 译文:月光洒满庭院,望见广寒宫里的桂树已经老去,山河因之而感到震惊。梦中悲秋,潇洒临风的玉枝又有几枝。叶下亭皋(水边)又是傍晚
【注释】 (1)“檐”:檐头。 “碎”“飘”:形容灯焰残破零落。 “绮堕虚廊”:指灯光映照下的屋梁、栏杆等,如同被灯光照亮一般。 “依稀”:依稀可见。 “鸣环”:指风铃。 “流苏”:帘钩下垂的饰物,也指帘。 “红楼”:即朱楼。 “相望阑珊”:形容灯火昏暗,人声稀少,只有几座楼阁隐约可见。 “故国”:指故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秋风”:秋风萧瑟,天气凉冷。 “起”:起来,起身。 “花铃语”
注释: 花后楼台带着薄雾沉沉地隐没。很长时间懒得弹奏那动听的音乐曲谱,现在却勉强用疲惫的筋力去登临。 何处去来逢得较晚,各自都清楚对方的姓名和名分先深。旧家闲事累得他寻思不已。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感怀词。上片首二句描写花后楼台带雾沉,多时慵理曲中心。此两句为写景,但景中含情。“花后”二字是全词的点睛之笔,既交代了时令,又暗示出主人公此时的心境。“带雾”二字更烘托出一片迷蒙朦胧的境界,而“沉”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要求考生逐句释义并分析其特点,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解答时要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思想,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注意从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诗篇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绮筵素月,似个人人。”绮筵:华美的筵席。素月:洁白的月亮;人人
罢酒闻歌泪欲倾,为谁消息不胜情。更无一字是宫声。 此夜风花成怅恨,他年人事莫牵萦。教坊新调未知名。 【注释】: 浣溪沙:一种词牌名,属于宋代流行的词体之一。 罢酒:停止饮酒。 闻歌:听到歌声。 泪欲倾:泪水几乎要流尽。 为谁消息:在问是谁的消息。 胜情:胜过一般的情感或事理。 更无:连一个字也没有。 一字是:只有这一个字。 宫声:指宫廷的音乐声音。 此夜:这个夜晚。 风花:风吹落的花瓣。
【注释】 1.自昔:自古以来。2.池亭多宴:指从前在池亭之中常常举行宴会。3.云散:飘散。4.知音:理解自己心意的人。5.词侣:词友,诗词的朋友。6.两无寻:没有可寻找的地方。7.烟水梦中深:指如烟似水的梦境中很深远。8.除是:只除非。9.旧游:旧地重游。10.说:诉说。11.风月:指自然景物。12.零落:凋零、零散。13.天涯:天边,这里比喻远隔。14.憔悴:形容人瘦弱不堪的样子。15.相望
诗句释义: 探芳信伯勤来约小港看桃花,连雨畏行,漫拈此解。冷空峭。正梦仙逢花,春宽溪小。被玉横惊断,吟怀共凄悄。浣花笺色,经年旧彩笔,和烟老。 译文: 我收到一封书信,是好友信伯来信邀请我去小港欣赏桃花,因为连日下雨,我害怕出行,所以随意写下了这首词。 注释: - 探芳信伯勤来约小港看桃花:这是一首词的开头,信伯邀请我去小港欣赏桃花。 - 连雨畏行,漫拈此解:由于连日下雨,我害怕出行
【解析】 此词写墨梅之妙。上阕写墨梅初开,下阕写梅花盛开。“减字木兰花”是宋代词调名。“张钝叟为余作墨梅”交代了写作背景。“疏疏过月”意为疏疏的梅影掠过月亮,“如墨水云”即像墨水一样浓重;“连素阙”意指墨梅在白色的纸绢上。“阁雪萦沙”“梦觉闻香”两句化用了李商隐诗句,“阁雪萦沙”“梦觉闻香”形容梅花洁白似雪、香气扑鼻,而“天心待写”则是说梅花正适合上天去描绘,“此笔由来天与借”
【注释】: 减字木兰花·再赠张钝叟 荷香旧馆。往事承平天样远。为庶清门。文采风流尚有孙。 沧江卧稳。未称平生丘壑分。吹盟还乡。昨夜东风到琐窗。 译文: 荷花香气浓郁的馆舍,往事如同天空一般遥远。为了给百姓带来太平,文采风流仍有孙。 沧海江流平稳,没有能够称心享受这人生。吹响和盟之曲,回到家乡去。昨夜的东风,吹进了我的小窗。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写送别的原因和目的,下片写离别时的情景和心情
【注释】 风色:天气、气候。 柿黄:柿子由绿变红时。 桂花时:桂花盛开的时候。 流水歇:水流暂停了。 暮烟垂:傍晚的炊烟缓缓垂下。 玉箫声:形容音乐悠扬动听,像玉箫一样清亮悦耳。 银烛泪:指蜡烛发出的光亮闪烁如泪珠,比喻灯光昏暗。 吹蝶去:指秋风带走了蝴蝶。 带鸿归:指雁群飞回。 心期:心愿。 弓屧(qū)冷:形容步履缓慢,好像弓鞋踏在不平的地面上发出的声音。 画廊欹(q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