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露冷,生死托双琴。不与畸人同玉碎,萧条沧海有遗音。
流转到如今。
诗句释义:
- 槐露冷:形容秋日清凉的天气和槐树叶上的露水。
- 生死托双琴:表示无论生命如何终结,琴声依旧,寄托了对生命的留恋和不舍。
- 不与畸人同玉碎:意指不愿随波逐流,像异端一样被玉石般地打碎。
- 萧条沧海:用沧海来形容广袤无际、寂寥空旷的景象。
- 流转到如今:意味着琴声从过去流传到现在。
译文:
深秋的清晨,凉风中槐树上的露珠闪烁着寒光。琴音在生死之间徘徊,它不受世俗的束缚,即使玉石破碎也不愿随波逐流。在辽阔的沧海之边,它独自弹奏着一曲曲悲歌,直到如今。
关键词注释:
- “忆江南”:一种诗体的名称,常用于表达对远方或旧时之地的怀念。
- “邝海雪遗琴”:指某人(邝海雪)留下的古琴。
- “槐露冷”,描述了季节特征——秋季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凉爽的露水气息。
- “生死托双琴”:生死两隔之际,琴声成为连接生者与死者的纽带,体现了音乐超越生死的力量。
- “不与畸人同玉碎”:比喻宁愿保持自己的清白和纯洁,不被世俗所污染。
- “萧条沧海”:形容环境显得十分孤寂和荒凉。
- “流转到如今”:表明这首曲子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仍然流传至今。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邝海雪遗琴”这一意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力量的赞美。诗中的音乐不仅承载着生与死的记忆,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对纯洁人格的追求。通过描绘秋天的露水和辽阔的海洋,诗人构建了一个既寂寥又广阔的背景,使得音乐的主题更加深刻和动人。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是一首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