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敬安
【注】谢灵运的《维摩经十譬赞》,有“大道寓影响”等八句。此诗拟此,其意亦如此。 大道寓影响,谁复知此理。 是中无实性,群有妄相拟。 本自绝名言,云何立彼此。 运心平等观,一任空华起。 影响顺形声,资物故生理。 一旦挥霍去,何因得像似。 群有靡不然,昧漠呼自己。 四色尚无本,八微欲安恃。 赏析: 这首诗仿照谢灵运的《维摩经十譬赞》的风格,用四言韵语的形式来阐述佛教的基本教义和观点。全诗共八句
山行 松风始微动,山鸟犹未鸣。有客资神往,高咏发幽情。 荒涂莽荆榛,樵牧亦罕经。灵源穷欲尽,忽闻鸡犬声。 道人欢客至,伫立候柴扃。设食罗野疏,志意殊真诚。 暧暧阳已微,皎皎月孤明。心境两俱寂,泠然契玄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见所感的情景。首两句写诗人刚进入山林,尚未听到鸟儿的鸣叫,只听到松风轻轻吹过。第三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向往和对未知的好奇。第四、五句则描述了山路崎岖
芭蕉本佳卉,绿叶方丛生。 内心匪坚实,外观亦清英。 未霜已零落,谁忆昔时荣。 生分本多端,芭蕉知不一。 合萼不结核,敷花何由实。 至人善取譬,无宰谁能律。 莫昵缘合时,当视分散日。 译文: 芭蕉本是好的植物,它的绿叶刚刚生长起来。 它的内心并不坚固,但它的外表却是那么清新美丽。 即使还未到霜冻的时候,它的叶子也已经开始凋落了。 谁会记得过去它曾经那么繁荣昌盛呢? 芭蕉的生长方式本身就有很多变化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内容和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赏析”等,这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考查。然后浏览全诗,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诗歌的艺术技巧分析诗歌的思想内涵。 第一首中“浮云匪定质”,意思是说天上的彩云没有固定的形体,变幻莫测,难以捉摸。 第二首中“氤氲翳太虚”,意思是说云雾笼罩着天空,飞散得很快,转瞬即逝。 第三首中“含润若有施”
晴虚本无翳,阳焰何由生。 扰扰宁暂住,渴鹿徒驰情。 真空任起灭,明性无减增。 智者鉴其微,元同一见精。 性内相表状,非焰安知火。 新新相推移,荧荧非问我。 如何滞着人,终岁迷因果。 注释: 1. 晴虚本无翳:晴朗的天空原本就没有云影,比喻事物本身没有阻碍。 2. 阳焰何由生:阳光的热焰是如何产生的?指事物的存在和变化。 3. 扰扰宁暂住:纷扰不停,但只是短暂的停留。 4. 渴鹿徒驰情
这首诗是一首模仿谢灵运的《维摩诘经十譬赞》的作品。以下是逐句解释: - 第一句“幻聚眩流目,众巧归我神”:描述了一种虚幻的现象,如同眼睛所见的幻境,其中各种巧妙的技巧汇聚在一起,仿佛神明在施展其魔法。 - 第二句“能为城郭状,亦现男女身”:这里描绘了虚幻世界中的景象,城市、城墙和男女的形象都显得栩栩如生。 - 第三句“愚夫昧取舍,横复生爱瞋”:指出即使是普通人也容易受到虚幻世界的迷惑
诗句释义与译文对照表: | 序号 | 诗句 | 译文 | 注释 |------|------|----------------------------------------------------------------------------------------------------------
我听说安养国,贤圣都栖迟。 讲堂极为壮丽,行树相互依倚。 湛湛七宝池,矫矫珍禽飞。 金绳界道明,天乐随风移。 衣食应念至,不假人力为。 文殊既戾止,慈氏亦来仪。 长揖三界苦,永绝四流悲。 逝辞五浊世,金手引同归。 注释: 1. 我闻安养国:我听说有一个叫做安养的国家。 2. 贤圣俱栖迟:贤者和圣人都居住在这里。 3. 讲堂:讲学的地方。 4. 极壮丽:极其宏伟壮丽。 5. 行树相因依
【注释】 1. 咏怀诗十首: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2. 余生秉微尚:我一生奉行微贱的准则。 3. 块独甘云栖:孤独地在山中隐居。 4. 幽涂盛荆棘:隐处却布满荆棘丛生。 5. 兰蕙何离披:兰花蕙草为什么凋零散开。 6. 鸱鸮相叫啸:猫头鹰互相鸣叫。 7. 猿狖复呜悲:猿猴又发出悲鸣。 8. 真如既不变,万有徒纷驰:佛家说,真理是不变的,但万物纷乱不已。 9. 将舍有漏身:将要放弃微贱的生活。
觉海性元澄,云何泡沫聚。 境界风所吹,虚壑自相鼓。 认沤岂全潮,识流匪异体。 谁为达观者,真源亦无取。 注释:觉海的本性是清澈的,但为何会出现泡沫?这是由境界和风的作用而形成的。虚壑(山谷)在风的作用下,会产生声音,就像是被风吹动一样。 水性本无泡,激流遂聚沫。 即异成貌状,消散归虚豁。 君子识根本,安事劳与夺。 愚俗骇变化,横复生欣怛。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思考。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