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敬安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牛的诗,通过描绘牛在沩山水边的悠闲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识得沩山牯 - 这句表明了诗人已经认识并理解了这个被称为"沩山牯"的牛。"牯"是一种公牛,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指代牛。 2. 林闲任自然 - 牛在森林中随意地生活,不受约束,反映了一种自然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3. 身毛亦将白 - 随着年龄的增长,牛的身体上的毛发将会变白
【译文】 在清凉寺,呈上我的诗给老师。 达观的人重视宏道,独觉的人不须论辩。 觉花的香气馥郁心地,智水的清澄湛明灵源。 誓然的火炬照亮智慧之路,永远破除尘沙之昏。 拂袖离去,舍弃卫国,开讲给孤园。 难道疲于津梁的舟车吗,更怜悯四流奔涌。 乔岳蕴蓄着神异,其中有甘甜的甘露门。 不是贤人怎能主事,只有德行才能被众人尊崇。 天人共同喜悦,花雨纷繁纷至沓来。 迦叶是信小果,庆喜惭愧迟钝根性。 各依其职
江北水灾 【诗句】 死者随波涛,生者何所栖。 相携走泥泞,路滑行步迟。 饥来欲乞食,四顾无人炊。 儿乳母怀中,母病抱儿啼。 仓卒骨肉恩,生死终乖离。 不如卖儿去,瘵此须臾饥。 男儿三斗谷,女儿五千赀; 几日粮又绝,中肠如雷鸣。 霜落百草枯,风凋木叶稀。 掘草草无根,剥树树无皮。 饥啮衣中棉,棉尽寒无衣。 冻饿死路隅,无人收其尸。 伤心那忍见,人瘦狗独肥。 衰哉江北民,何辜罹此灾。 【译文】
翻译 孰谓识性同,同眠各异见。 妄境故无恒,真如了不变。 梦觉俱强名,好恶谁与辨。 哂彼执着人,尚为浮物恋。 觉谓寝无知,寐中非无见。 意状盈明前,好思迭万变。 既悟眇已往,惜为淳物恋。 孰视娑婆尽,宁当非赤县。 注释 1. 孰谓识性同:谁认为认识本性是相同的? - 孰谓:谁认为; - 识性:认识本性; - 同:相同; - 寤:醒,觉醒; - 性:本性、本质; - 同眠:一同睡眠; -
这首诗是李白在九华山游览时创作的。诗中描绘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以下是逐句释义: 九华实仙都,重岩蕴神宅。 九华山被称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山上岩石重重,蕴藏着神奇的力量。 弭棹倦惊涛,瞻云慰良觌。 诗人驾船来到这里,感到疲惫,但看到美丽的云彩和山峦,心情变得愉悦。 远抗庐霍高,兀若星辰偪。 远处的高耸山峰直入云端,如同星星一样璀璨。 霜壑流晓丹,秋峦散遥碧。
【注释】 中和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佛教的释迦牟尼成道纪念日。程睫园:人名。东洲讲舍:地名。雷小秋、罗云岩、廖卓夫、姚瑞麟:均为诗人的朋友。罗汉寺:佛寺名。小罗汉寺:即罗汉寺。 【赏析】 此诗写春日郊游,与朋友游历古迹,登高赏景,抒发志趣。诗题是“游小罗汉寺”,诗中却写了游览罗汉寺前的山水景色,然后才写到罗汉寺,前后内容不统一。但诗中描写春光明媚、风景优美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致
舟中呈宝觉居士叠前韵 运心恣冥游,流自纵远眺。 浮杯历潆洄,攀萝陟奇峭。 客尘方外遗,神光发内曜。 既杜毗耶口,亦薄苏门啸。 辩河息诤讼,理窟得玄妙。 南岳为我涌,北山岂余诮。 四海纳微沤,六鳌归一钓。 请谢河伯言,为君弹此调。 注释: 1. 运心恣冥游:随心所欲地遨游于心灵深处。 2. 流自纵远眺:任由思绪自由地放眼远眺。 3. 浮杯历潆洄:在杯中漂浮,经历曲折回旋的河流。 4. 攀萝陟奇峭
【赏析】 本诗是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春游庐山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写景起,以咏怀终,全篇洋溢着一股清旷之气,表现了诗人超逸脱俗的情怀。 首联“纵棹随神风,浩荡洪波间”,写诗人乘船顺流而下,任凭神风吹送,在浩瀚的江湖中飘流。“纵棹”指放舟;“神风”喻江水。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在江上泛舟的情景,表现了诗人随和自然,潇洒不羁的性格。 颔联“引领望庐岳,悠然开心颜。”意思是说:我放眼远眺
诗句 寥寥天宇廓- 寥寥:空阔、辽阔的样子。 - 天宇:天空。 - 廓:空旷,广阔。 流电时一惊 - 流电:闪电。 - 时一惊:突然之间感到惊讶。 奄忽不可见 - 奄忽:迅速,突然。 - 不可见:看不见,消失不见。 神迅谁与伦 - 神迅:神速,迅速。 - 谁与伦:与谁相比,谁可以相比? 狂心倘可歇 - 狂心:放纵的心性,不受约束的心。 - 歇:停止。 智眼自圆明 -
【注释】 效龚定庵体:效法龚自珍的诗风。定庵,龚自珍号也。 念佛三昧:即“念佛三昧”为名相,佛教语,指念佛时心无散乱,专一之境界。 世少信,指世人少有信仰。 惟有无为子亲证:只有无为子(张继)能够亲身体验。 云何:什么,如何。 莲台:即莲花座,是佛教中菩萨的座位,此处喻指佛法。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张继的赞颂诗。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与张继在精神层面上的共鸣以及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