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乔
这首诗是诗人在试院雨夜遣怀时写给诸生的,通过描写雨夜的情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雭雭风吹烛:雭,形容风力很大;吹烛,指风大到足以吹灭蜡烛的程度。这句诗描绘了风大到足以吹灭蜡烛的情景,暗示了诗人的心情沉重。 深宵雨未休:深宵,深夜;雨未休,指雨势未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风雨连绵的夜晚的感慨。 高文谁共感:高文,指高尚的文章或思想;谁共感,指谁能共同感受到这些文章或思想的价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名为《哭乔蓬州》。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未必非传误,遽闻先泪流。” 释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乔蓬州去世的悲痛之情。"未必非传误"可能是指乔蓬州的死并非传言所误,而是事实。"遽闻先泪流"则表明诗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流泪了。这里的关键词是“未必”、“遽闻”和“先泪流”,分别表示否定、突然和优先的情感。
【注释】 下雷土州舍:下雷土司衙门。舍,公馆。门人:指作者的弟子童正。子,这里指童正。童正,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学生。 披夕风:披着傍晚的清风。披,穿。 山形入番接:山川的形状仿佛与边远的少数民族相连,接上他们。山形,指山势。 月色与华同:月亮的光辉好像和汉族一样。华,这里指汉族。 我意子能解:我的意思你是能理解的。我,指诗人自己。 宵谈晓未终:夜晚的谈话直到天明还未结束。 宁知对床处
诗句: 丽江月 感尔相随远,苍茫一月程。 译文: 在遥远的旅程中,你与我相伴相随,我们一同走过了漫长而孤独的旅程。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作,通过描绘丽江的自然景色和旅途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深深思念与不舍。首句“感尔相随远”,直接点明了主题——与爱人同行的遥远旅程。接下来,“苍茫一月程”形象地表达了旅行的艰辛和漫长,给人以视觉与心理上的双重冲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
这首诗是贾孟的《再赠书田翁》。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1. 贾孟骨已霜,冷径无人造。 - 注释:贾孟的骨骼已经因年岁而显得冰冷,冷清的小路上没有其他人来往。 -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个寂静、孤独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贾孟的深情怀念。 2. 岂谓千载下,复得见孤峭。 - 注释:怎能想到在千年之后,还能再见你那孤高、刚毅的品格。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贾孟高尚品质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3.
诗句原文: 骨肉情何切,远从东海隅。 岭禽悲吉了,山草寄文无。 有梦归空舍,无知悯众雏。 译文注释: 我与你相隔遥远,从东海的边际而来。 岭上的鸟在悲伤地叫着,山间的草儿却无法传递我的思念。 我在梦中回到了空荡的房间,却没有人能明白我的忧伤,怜悯那些无助的新雏。 赏析: 此诗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哀愁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与远方亲人的情感联系以及自身的孤寂和无奈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开头两句“骨肉情何切
注释: 同阮刺史泛丽江往返七日翛然无一事:与阮刺史一起游历丽江,往返七天,悠然自得,没有什么事情。 王官皆有程:所有官员都有固定的行程。 难得此闲清:难得的是这种清闲宁静的生活。 几宿寄孤棹,听君话四明:在几晚住宿期间,听我讲述四明山的美景。 山从幔外过,瀑向枕边倾:山从帷幕外面流过,瀑布像枕头一样倒挂下来。 不为州人望:不是因为当地人的期待。 应同出世情:应该和我一样超脱尘世的情怀。 赏析:
夏日登西城阁题壁 安得此静坐,凉生虚阁闲。 译文:怎么才能找到这么一片清静的地方坐下来,让清凉之气弥漫在这座空旷的阁楼中。 注释:安得:怎么能够;此:指这片清静之地;凉生:清凉之气弥散;虚阁:空旷的阁楼;闲:空寂、清静。 赏析:首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渴望寻找到一处宁静的场所,享受片刻的清幽。“安得”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清静之地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躁和不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提示语进行分析。 夜行(其一) 行旅暮声嚣,前行渐寂寥。 山于阴后大,路向夜中遥。 每误丛林莽,时惊野火烧。 由来役名利,此味得应饶。 注释:行旅者在傍晚时分发出喧嚷的声音,继续前行,渐渐地感到寂寥。山在阴后显得庞大,路上的行程在夜间行进得很遥远。经常被树林莽然所误,有时又因惊起了野火而惊恐
题先少司马公东冈集后 早志澄清许范滂,云中遗业恨茫茫。 时逢板荡纡筹策,老去勋名属战场。 边士争夸小太尉,威声已慑右贤王。 孤臣涕泣轮台诏,肯把开边劝武皇。 注释解释与赏析: - 诗句解读: 1. “早志澄清许范滂”:这里指诗人立志像东汉名臣范滂那样,致力于政治清明和道德高尚。 2. “云中遗业恨茫茫”:表达了对于未能实现政治抱负的遗憾之情,如云中遗事般遥远且难以触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