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
这首诗的标题是《石州慢 残村》,作者是宋代诗人李清照。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 ``` 四五人家,临水背山,荒草犹剩。 斜阳多少颓垣,缭著沙墟芜井。 炊烟几缕,恰带断叶零鸦,随风作弄空中暝。 沽店已无帘,况墙头红杏。 还省。 东邻田舍,西泊渔庄,北湾樵艇。 兵火遭残,散处何方谁定。 霜更月晓,尚有犬独鸡单,萧寒点缀柴门景。 奈杜老归来,正儿饥妻病。 ``` 译文:
石州慢·题谭篆青聊园填词图,用遗山体 击筑歌声,投辖酒徒,燕市新侣。 九衢十丈黄尘,阅尽年年笳鼓。 月泉闲社,还将倦墨愁缣,喁于聊尔相劳苦。 珍重岁寒心,且为君轩舞。 欣睹。 东堂贯月,清光退谷,江村堪伍。 读画移尊,递约良宵鸡黍。 旧京坛坫,我如通德残妆,凄然拥髻灯前语。 斯事赖扶轮,看阳春争谱。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击筑歌声,投辖酒徒,燕市新侣。 - 击筑(一种打击乐器): 在古代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雨后,诗人在石州轩中排解闷气的情景。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翻译及注释: 1. 石州慢:这是一首词牌名,通常用于表达深沉的情感和悠长的意境。 2. 暑雨排闷,用两当轩韵:炎热的夏季雨水带来了凉爽,诗人借此排解心中的闷气,选择了“两当轩”这个词牌来创作。 3. 密叶交櫩,约住嫩阴,窗晓偏黑:树叶茂密,阳光被遮挡,使得窗户上出现了一片阴影,显得有些昏暗。 4. 烟沉茶锉醭侵,竹几销魂时节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下面是注释和赏析: ``` 石州慢 题家别驾亦人孝感册并感旧游次蘧庵先生韵 ``` - 注释:此词为作者为某人所作,内容涉及离别、怀念等情感。 ``` 昨客睢阳,古寺开元,水木妍雅。 我方避暑,兄过挈榼,一樽同把。 讵知别后,使君风木衔悽,书来双袖鲛珠惹。 --- ``` - 译文:昨天我在睢阳(今河南商丘)游览的时候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她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感情色彩著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诗的第一句“竹院临池,蕉轩翳日,萧然烟幌。”描绘出一幅静谧优雅的庭院景象。竹子与池塘相伴,蕉树掩映着阳光,整个画面显得宁静而清新。这里,竹院、池水、蕉树等元素都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居住环境的象征,体现了她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句“送春留病,赊秋做恼,懒梳蝉样
《石州慢 冬日舟过亳州旧居有感》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诗人乘舟经过故居,看到满地黄叶,感到物是人非,不胜感慨;下片写诗人在船上怀念故乡的亲友,以及邻里之间的亲密关系。整首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译文: 石州的慢调,冬日里我乘船经过亳州故居,看到满地黄叶,不禁感慨万分。 小桥夹在水边,依稀可以看到曾经的庭院,现在只剩下一片荒凉。 小楼还在,但我已经离开了那里,现在只能远远地望着它
诗句解读 1. 秋尽江南,黄叶半林,人境幽寂。 - 关键词: “秋尽” - 表示季节的转换到了秋天末期;“江南” - 地理位置,指的是中国南部地区;“黄叶” - 描述秋季的特征,树叶变黄;“人境幽寂” - 描绘了一个安静、无人声的环境。 - 译文/赏析:随着季节的更替,秋天的景色已经结束,只剩下一半树林被黄叶覆盖,显得格外幽静。 2. 凉蟾照梦,江乡缥缈,水云凝碧。 - 关键词:
石州慢·希明姊东游 海上行歌,蓬岛赋诗,搴裳高举。 羡他破浪乘风,不负频年羁旅。 山川信美,只恐异国飘零,仲宣郁郁终怀土。 袖里有乾坤,又飘然归去。 延伫。 燕云万里,目断锦鳞,渺渺云树。 多少闲情,欲说又还无语。 风云大陆,梦里起舞闻鸡,抚时我亦愁如许。 何日便同游,诉满怀离绪。 译文: 海上行歌,蓬岛赋诗,搴裳高举。羡慕他破浪乘风,不负频年羁旅。 山川信美,只恐异国飘零,仲宣郁郁终怀土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拜访彝族上人的场景。首句“石州慢 访叙彝上人”点明了主题,接下来逐句解读诗句的含义和背景。 1. "瘦石欹青,斜照敛黄,山似烟幌" - 描述石头的形状和颜色,以及斜照下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闲寻松径,横披老干,若虬龙样" - 描述在山中漫步,寻找松树的小径,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 3. "薜萝幽处,拂藓转入斋厨,斜廊活火煎茶响" - 描述在竹林深处找到一间小屋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全词通过描写石州十二楼旧址荒凉冷落的景象,抒写了作者对故国山河的思念和对故人的追念之情。“斜阳一片,照见十二楼空,钗光扇影消何许”,写的是在斜阳下看见十二楼空无一人,只有那残破的屏风与碎裂的碧玉,在夕阳中显得更加凄冷。“双燕不知愁,只衔花私语。”写的是燕子不知人事已非,只是默默地衔着花枝窃窃私语。“靖安坊冷,金谷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