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
诗句解析: 1. 探春慢·客邸度岁有怀,用弁阳啸翁修门度岁元韵 - “探春慢”: 词牌名,是宋词中的一种特定格式。 - “客邸度岁有怀”: 指的是在异乡度过新年的感慨。 - “用弁阳啸翁修门度岁元韵”: 表明此词采用“修门”这一韵部,可能出自某个已知诗人的作品,而“弁阳啸翁”可能是该诗作者或其别号。 2. 雪碗催茶,风帘转蒜,煮水地炉亲候。 - "雪碗催茶": 形容使用寒冷的雪水来冲泡热茶
【译文】 梦中依稀看见幼年的兄弟,儿时的庭院门户。迅景浮生,催散天池的羽毛。云罗远,孤雁叫唤,鬓发新生,羞于鹤舞。是平生,魂来否?疲倦地睡在枕边,惊醒过来。 当初一起骑马竞走,怀念桂海转蓬,梁园飞絮。白发苍苍同归故乡,空负联床听雨。现在江湖中吊影,阻挡风波,何处去?没有朋友,没有伙伴,何况已至迟暮。 【注释】 ①梦里:梦中见到。 ②依稀:模糊不清的样子。 ③儿时:幼年的时候、小时候。 ④迅景
【解析】 此词写于宋理宗宝佑二年。“石帚”,指作者的友人、同调人杨万里,字廷秀。“湘筠”,湘妃竹。 【赏析】 上片开头三句,写祠中景物:神迹显灵,化为飞蟂;虎精附体,化成化虎。“小姑”,指杨万里的妹妹,她与作者感情深厚,故有此称。接着四句,写祠内建筑:“凭吊增惆怅,伫灵琐、湘筠愁写。”意思是凭吊祠堂,更加伤感惆怅,伫立在湘竹屏风下,愁闷地写作。“共褰丛社兰芳”,写诗人与杨万里一同观赏兰芳
【解析】 “彩笔”三句,描写了元宵夜晚的景色。作者用彩笔描绘出一幅图画:倦倚画屏,惆怅无聊;香消炉灭,帘卷西风。“良辰谁共游冶”,意指良辰美景,谁来与同赏?“游冶”,指游乐、寻欢作乐。“小篆香销”,意指灯已熄灭;“微波帘卷”,意指微风吹动窗帘,随风飘动。“曾说金钱买,信一刻、春宵无价。”意指曾经有人想用金钱来买春宵,但认为这一瞬间是无价之宝
【注释】 1、紫陌:紫色的小路,这里指京城。 2、禁城:皇宫之城,这里指京城。 3、琼箫:笙,一种古老的管乐器。 4、曲坊:妓院。 5、嗟念文园老:嗟叹文华苑中的老人,文苑,指汉武帝时期的文人。 6、落梅秾李:梅花盛开,果实成熟。 7、玉荷滴尽兰膏:比喻人衰老。 8、槐街:京城里一条有名的街道。 9、蓝尾:古代女子发髻的一种装饰,用青丝做成。 10、游仙一枕:梦中遨游仙境。 11、消得光阴弹指
诗句:竹里溪腰,柳边沙尾,听莺书屋曾到。 译文:竹林深处溪流的岸边,柳树旁边的沙地上,曾经有位文人听过黄莺歌唱。 注释:竹里溪腰,柳边沙尾 - 描述诗人所处环境的优美和宁静。听莺书屋曾到 - 指诗人过去曾在此处听到黄莺的啼叫声。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诗人与自然景色的亲密接触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注释】 鲞鹤:即“鱼”,指鲤鱼。 鲥羹欠脆:指鲥鱼(一种河鲜)的肉不够脆嫩,味不鲜美。 江豚未许同族:意谓江豚不能和同类一起游动。 巧配雌雄,常容妾媵:意谓巧妙地配合雌雄,经常容纳妾媵。 半七西施乳:意谓有如半分像美女西施的乳样。 沼吴心毒:指嫉妒之心。 厨娘仔细调羹:意谓厨房里的女人仔细地调制食物。 粉郎:意谓搽胭脂的男人。 灶扫媒尘:意谓扫除媒人的尘埃。 红丝钗足:意谓红色的丝线系着鞋带。
探春慢 庚戌初夏,同曹秋岳湖上看莺粟花,因忆昔年冯氏园亭燕集,追悼金梦蜚,凄然有作(壬午) 春转园林,绿阴似水,鸣禽初变时节。 薄日熏风,群芳才谢,偏是此花娇绝。 今日同看处,却还忆、年来离别。 乱红轻素翩翻,一庭交艳霏雪。 试问追游胜地,谁唤起念奴,檀板歌彻。 故国凄凉,风流云散,博得满头华发。 惟酒能销恨,翻引我、愁肠如结。 又是春归,清宵数声啼鴂。 【注释】 ①莺粟:指黄莺儿。②冯氏园亭
探春慢 · 孙无言徵刻予词于扬州,遥有此寄 一树琼花,二分明月,扬州自古佳丽。杜牧曾游,何郎不再,试问风流谁继。才子飘零尽,还喜得、词编玳瑁,知音千古寥寥,能识高山流水。 念我朱颜易老,奈江梦少花,洒笔成泪。浪许金荃,羞称玉树,何处更将愁讳。从此然脂夜,免冻了、春纤十指。虞生不恨,相逢竟须沉醉。 注释: 1. 一树琼花(yīshùqiónɡhuā):形容花朵洁白如琼花一样美丽。 2.
探春慢 和心渊己巳元夕韵 细草粘冰,疏林补雪,衰翁未觉春暖。 曝背低檐,燎衣破灶,谁识舞台歌馆。 乐事如今懒。 谢邻伴、东招西唤。 何消看试华灯,月光今夕团圆。 念昔繁华帝里,侍凤辇夜游,棚晓人散。 迓鼓方催,韵箫正美,忽被西风吹断。 簌簌梅花落,忍听得、一声羌管。 怀古伤情,泪痕湿,春衫短。 【注释】: 1. 探春慢:词牌名。2. 细草粘冰:细小的草被冰封住了。3. 疏林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