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蕴
【注释】 ①余家:指诗人自己。②久住山:长期居住在山林之中。③葛五:《易经》中的一种卦象,象征火。⑤尘六四:指《易经》中的“坤”卦,代表地,六四爻辞为“履其齿(足),凶”,意为行走时会踩到牙齿,有危险。⑥内房:卧室。⑦放火:点燃火势。⑧调言气:随意聊天。⑨奈烦:烦恼。⑩荡净尽:彻底消失。⑪自身赤裸裸:形容诗人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状态。⑫衣被:衣物。⑬同行不同利:同处一个位置,但结果却不同
诗偈注释: 迷时三界有,悟即出嚣缠。 - 迷时:指未觉悟、迷失方向的状态。 - 三界有:佛教认为,人所在的世界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等三个层次,称为“三界”。这里比喻在世俗世界中的迷惑状态。 - 悟即出嚣缠:一旦觉悟,就能从纷扰中解脱出来。 心无六入迹,清净达本源。 - 六入:佛教术语,指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是修行者应避免接触的六个方面。 - 清净达本源:心灵纯净无染
这首诗偈的翻译为:“心灵如同坐禅,心境如同参悟禅意。如果一切都不动如山,大道就无处不在。” 以下是逐句解释: 1. “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禅”: 注释:这里用“坐”和“禅”来比喻心灵的平静和专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理解。 赏析:通过将心灵与坐禅相联系,强调了内心平静的重要性,以及观察和理解环境的能力。 2. “如如都不动,大道无中边”: 注释:这里的“如如”指的是内心的宁静和专注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日轮渐渐短,光阴一何促。身如水上沫,命似当风烛。 - 日轮渐短:比喻时间的流逝快速。 - 光阴一何促:形容时间的迅速,强调时间之快。 - 身如水上沫:比喻身体如同水泡沫一样短暂易逝。 - 命似当风烛:比喻生命如同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可能熄灭。 2. 常须慎四蛇,持心舍三毒。 - 常须慎四蛇:这里的“四蛇”可能指的是社会上的四种恶势力或不良风气(如贪婪、嫉妒、懒惰
【注释】 事:侍奉 说:讲述,告诉 佛国:净土,佛教所认为的理想世界。 此去十万里:这趟行程非常遥远。 大海渺无边:海阔水深,无边无际。 动即黑风起:一旦行动,就会遭遇黑风暴雨。 往者虽千万:过去的修行者成千上万。 达者无一二:达到佛法境界的修行者很少。 忽遇本来人:突然遇到了本自清净的人(即阿弥陀佛)。 不在阴阳里:指不在六道轮回里。 【赏析】
【译文】 一夜又一夜,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逝去。 告诉你心王的法则,依靠智慧不要依赖知识。 依靠智慧才能见到真正的佛,依靠知识就会堕入地狱。 如果沉沦六道轮回之中,受尽苦难也无休止。 【赏析】 本诗是一首佛教偈语。它以简洁的语句,阐述了佛教关于“心”、“智”和“识”三者之间关系的道理,劝诫人们要珍惜时光,追求真理,不沉迷于感官享受和世俗欲望之中,从而达到解脱生死、成佛证道的目的。 一宿复一宿
心若如,神自虚。 不服药,病自除。 病既除,自见莲华如意珠。 无劳事,莫驱驱。 智者观财色,了知如幻虚。 衣食支身命,相劝学如如。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超脱物欲的精神追求。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1. 心若如 —— 如果内心能够像莲花一样清净无染。 2. 神自虚 —— 精神自然地得到解脱和安宁。 3. 不服药,病自除 —— 不需要依赖药物就能治愈疾病。 4. 病既除,自见莲华如意珠
注释:保护自己必须通过战斗,只有在战斗中消灭敌人才能安居。 译文:保护自己必须通过战斗,只有消灭敌人才能安居。 赏析:诗中表达了一种思想,即要保卫自己的安全就必须有强大的实力,而强大的实力又必须通过战斗来实现。这种思想在古代的战争观念中是非常普遍的
注释: 1 居士元无病,方丈现有疾:居士(指释迦牟尼)本无疾病,而其弟子方丈却有疾病。 2. 唯忧二乘者,缘事不得出:忧虑那些修习声闻法门的人,因为世俗的琐事而不能修行佛法。 3. 所以诃秽食,纯说波罗蜜:所以斥责吃五辛等秽食的行为,强调应当专注于修行佛法,即“波罗蜜”(Bodhi)。 4. 上方一盂饭,气满于七日:意指修行者在禅定中通过冥想或观想,将一碗饭的热量充满七天的时间。 5.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一时复一时”: 释义:表示时间的不断推移,如同重复的循环。 翻译:每一个瞬间都在重复着过去。 注释:时间流逝,每一时刻都是新的开始。 2. “步步向前移”: 释义:形容行动或发展持续不断地前进。 翻译: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 注释:每一步都象征着进步和成长。 3. “无常有限分”: 释义:无常指的是无法预知或控制的事物,有限分则暗示了限制性。 翻译:无常是无始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