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蕴
【释义】 心如境亦如,无实亦无虚。 有亦不管,无亦不居。 不事贤圣,了事凡夫。 【赏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通过描写人的心境,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宁静的人生态度。 1. 心如境亦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境)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人的内心世界并不独立于外界环境之外,而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2. 无实亦无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诗句解析: - 须弥颓,五岳崩,大海竭,十方空。 - 须弥:梵语Sumerā的音译,指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世界中心,这里比喻宇宙的中心。 - 五岳崩:《山海经》中记载五座山(嵩、华、岱、衡、霍)崩塌,象征自然界的动荡。 - 大海竭:指地球上的河流和海洋干涸,象征文明或自然的衰败。 - 十方空:佛教用语,指所有方向的虚空,象征世界的虚空无物。 - 乾坤尚纳毛头里,日月犹潜毫相中。
诗句释义: 1. 楞伽宝山高,四面无行路。——楞伽(Lingya),又称《楞伽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其山峰被称为"楞伽宝山"。这句表达了这座山的高大和险峻。 2. 惟有达道人,乘空到彼处。——只有那些修道的人,能乘着空无的境界到达目的地。 3. 罗汉若悟空,掷锡腾空去。——罗汉如果领悟到了真谛,可以像抛掷锡杖那样腾空而去。 4. 缘觉若悟空,醒见三生事。——觉悟的人如果能够彻悟真理,就会看到过去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2句:大海阔三千,巨深五六万。 注释:大海,广阔无边的水域。三千和五六万,表示海的广阔和深邃。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大海浩瀚无垠、深沉莫测的感慨和敬畏之情。 第3-6句:余特七尺躯,入里饮一顿。 注释:我只有七尺之躯,但能进入其中享受一顿。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虽身体微小,但仍能深入其中体验或享受的精神。 第7-10句:当时枯竭尽,龙王自出现。 注释
诗句释义: 1. 无念清凉寺,蕴空真五台。 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寺庙,其名为“清凉寺”,位于五台山中。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认为只有通过无念(即不执着、不分别)来体验清凉的境界,才能真正领悟五台山上蕴藏的智慧。这里的“蕴空”可能指的是五台山上的佛教文化和教义之深广,而“真五台”则是指真实的、纯净的五台山。 2. 对镜心无垢,当情心死灰。 这句诗表达了禅宗中常见的“照见本性”的概念
【注释】 一日复一日:一天又一天。 百年渐渐毕:一百年又过去了。 急急除妄想,无念成真佛:赶紧除去妄想,没有杂念就能成就佛果(指悟道)。 更莫苦攀缘,窥他世上物:千万不要苦苦追求,不要看世间的名利等外物。 忽然无常至,累劫出不得:突然之间就到了生命的尽头。 【赏析】 《诗偈》,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人生短暂的过程和对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来表达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 “一日复一日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无贪胜布施” - 关键词: 无贪、胜布施 - 注释: 此句表明,超越贪婪的施舍比单纯的物质帮助更为有效。贪欲是佛教中常提到的负面因素,此句意指通过内心的平和而非物质上的给予,能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满足。 2. “无痴胜坐禅” - 关键词: 无痴、胜坐禅 - 注释: 此处提到超越愚笨的冥想,强调通过心智清明而非单纯的静坐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觉醒。痴即愚痴,是心性中的障碍
诗句释义: 1. 中人乐寂静:“中人”指的是普通的人。这里表达的是普通百姓喜欢宁静的生活,他们享受平静的环境和内心的满足。 2. 下士好威仪:“下士”通常指地位较低的人。这里的“威仪”可能指的是一种庄重或正式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3. 菩萨心无碍:“菩萨”在佛教中是修行者的最高境界,这里用来形容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宽广胸怀的人。 4. 同凡凡不知:“凡凡”泛指普通人
【注释】 1. 老来:指年老,老年。 2. 房舍不能修:房屋不能修理。 3. 基颓柱根朽:地基崩塌,柱子根基腐朽。 4. 橡梠脱差抽:椽子、木柱等脱落不齐。 5. 泥涂零落尽:屋外的土地都长满了草。 6. 四壁空飕飕:四周墙壁空荡荡的,风吹得飕飕作响。 7. 慧云:佛家的用语,指佛祖释迦牟尼,这里暗指佛法如慧云般降临。 8. 法雨:佛教语,指佛祖释迦牟尼讲经说法,降下智慧之雨滋润众生。 9.
【注释】 惭愧:感到羞愧。曾见:曾经看到过。数般人:几种不同类型的人。端正:外貌好看。不爱:不喜欢。丑陋亦不瞋:对丑恶之人也不生厌恶之心。何须:为什么。妄起尘:产生烦恼。自形相:自己的样子。都无:都没有。身心如幻化:人的心性像梦幻一样虚幻不实。没:没有。怨亲:怨恨和亲人。 【赏析】 《诗偈》一诗,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社会的种种现象,既不能强求于世、又不愿随波逐流的复杂心理。 “惭愧一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