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番
【注释】 昨夜(昨晚)羽书消息:指边关传来的紧急军情。胡骑满:指敌人已占领了边境地区。俊鹰愁:指自己心情十分沮丧。雁门秋:指秋天的雁门山,是古时北方边防要地,这里代指边关。 何日登台呼去:什么时候能登上高堂召唤他们去作战。澹烟凉欲流:形容景色清冷,水色如烟,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飞趁马蹄风雪:乘着风雪之势追赶敌军。纵清游:纵情畅游。 【译文】 昨夜接到边关紧急军情,敌人已占领了边境地区
【注释】: 玉关:古关名,即今甘肃玉门关。开倦眼,指眼力已尽,视力衰退。去从军:指奔赴战场。如许纵横狐兔:如此横行无赖的狐狸兔子。臂鞲(gāo)缠杀人:形容鹰在格斗时杀伤敌人的勇猛。极天衰草:形容黄昏时天空中残败的草木。 【赏析】: 这是一首写征人出征的诗。诗人以雄健的笔触刻画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一群勇士们正挥舞着长矛,准备奔赴前线;一只鹰在空中盘旋,似在向人们示意。整首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语言风格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千里飞行杀敌,鸿雁阵,鹳鹅军”意思是:千里之外进行空战,如同飞鸟的队形,如大鹏一般。这是对孙光宪《鸡禄山前词》中“万里长征人未还,但见雁行皆过远”诗句的改写和拓展,将战争的残酷描绘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乱浮云”是说战场上烽烟四起,一片混乱。 “步骑更闻皆捷,残羌无处奔”意思是
定西番 溪上玉梅如雪,瓢玉带,惹罗衣。暮寒时。蝉鬓美人愁绝,折花簪一枝。可奈薄情无处,寄相思。 注释: 定西番:指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定远县”或“安西府”,这里泛指边关。 溪上玉梅:溪边像玉石一样的梅花。 瓢玉带:用玉制成的腰带,形容人穿戴华丽。 惹罗衣:让丝绸的衣服被梅花吸引。 暮寒时:傍晚时分,天气寒冷。 蝉鬓美人:形容美人有蝉翼般薄而长的发髻。 愁绝:愁绪断绝。 折花簪一枝
定西番 · 其二执胡琴者九人 捍拨紫槽金衬,双秀萼,两回鸾。齐学汉宫妆样,竞蝉娟。 三十六弦蝉闹,小弦蜂作团。听尽昭君幽怨,莫重弹。 注释:捍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通常由金属制成,用来弹奏弦乐。“紫槽金衬”,指的是乐器的木质部分被涂成紫色,并镶嵌有金色的装饰。“双秀萼”和“两回鸾”形容乐器的形状优美,像是花朵的两个花瓣和飞翔的凤凰。“齐学汉宫妆样”,意味着演奏者们模仿汉代宫中的女子妆容
注释: 秀眉妩媚,钗玉重,髻云低。寂寞地整理妆容,羞怯地流泪,怨恨被分离。 鸳鸯帐愿从今夜开始,梦长连晓鸡。小跟随着画船的风月,渡过江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词作。诗中描绘了女子对离别的情感和期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 第一句“秀眼谩生千媚,钗玉重,髻云低”,描述了女子的美丽和娇媚。她的眉毛如秀眼一般迷人,头饰华丽,发髻低垂。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娇媚
注释:年轻的词人登上了瀛洲,飘逸的气魄如同晴日中的彩虹,把江南的春色带入淮水。 一曲艳歌留别,翠蝉摇宝钗。此后吴姬难见、且徘徊。 译文:年轻的词人登上了瀛洲,飘逸的气魄如同晴日中的彩虹,把江南的春色带入淮水。一曲艳歌留别,翠蝉摇宝钗。此后吴姬难见、且徘徊。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送别词,表达了词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首句写友人年轻有为,词人对他充满敬意;次句描绘词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定西番 鸡禄山前游骑,边草白,朔天明,马蹄轻。 鹊面弓离短韔,弯来月欲成,一只鸣𩩉云外,晓鸿惊。 注释: 1. 定西番:这首诗是描写边疆的诗。2. 鸡禄山前游骑:在鸡禄山的前方,有骑兵巡行。3. 边草白:边塞的草地已经变成白色了。4. 朔天明:清晨的北方天空明亮。5. 马蹄轻:马蹄轻盈。6. 鹊面弓离短韔:形容弓箭的弓身细长,形状像鹊的面部一样。7. 弯来月欲成
《定西番》 皇帝之子,在秋夜的枕前,被冰冷的帐帷覆盖。月亮的光芒照亮了大地,正处在三更时分。 不知在何处,戍楼传来寒笛声,我听到那一声,不禁遥想汉关万里之外,泪水纵横流淌。 注释: 1. 帝子:皇帝之子,指皇帝的儿子。 2. 枕前秋夜:指皇帝的儿子在秋天的夜晚里睡觉。 3. 霜幄冷:用“霜”来形容帐篷的冷意,表明天气寒冷。 4. 月华明:明亮的月光。 5. 正三更:正是深夜时分。 6. 戍楼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诗是写景抒情诗,注意把握景物特点以及作者情感。 “紫塞月明千里”中的紫塞,指的是边塞,月明千里,写出了边塞夜景的美丽。 “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中的金甲,是形容将士们披挂的铠甲,戍楼,指边疆的城堡,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表达了戍边将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