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廷瑞
【注释】 禽:指代农人。麦饭:以麦为原料做成的饭,即麦饼。快活:此处应作“饱食”讲。半年:一作“半生”。忍饥:忍受饥饿。此麦:这里指代麦子。问汝:问你。快活能几时:你吃饱了能持续多久?五六月:泛指夏季,五月和六月。王师:借指军队。【赏析】 《禽言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安史之乱时期所写的诗之一。此诗是劝慰农民不要因为战争而受苦受饿。 第一首: 麦饭熟了真舒服,半年忍耐挨饿等麦子
赠古泉相士 土阶章韶风日美,巢父不听却洗涧中水。象犀满山珠塞渊,弃不之顾但酌岭外泉。 注释:土阶上洒下明亮的阳光,风吹过,带来美妙的韶光。巢父不听别人劝他洗去涧中的水。象、犀等珍贵动物遍布山林,珍珠填满深渊,但他却不在意这些财富,只是选择在岭外的泉水中饮酒。 赏析:首句描绘了一个美好的自然景色,阳光明媚,微风和煦,让人感到舒适惬意。第二句则是以巢父为喻,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看淡的态度
铁笛行赠丁云屋 斗牛之墟有伏龙,宝气夜起天为虹。 雷公往矣不再逢,潭底高卧吟秋风。 忽羞珠宫薄且阙,返形化作红炉雪。 背负七星雷吐舌,五色石堕天惊裂。 何人携此过武亭,真仙东游弭节听。 知音千载空翠屏,猿啼鬼哭烟冥冥。 华表云深鹤一只,渺渺孤吟空八极。 左呼庐阜老仙客,右呼西风古禅伯。 江上暮云寒萧萧,梅花未动飘叶凋。 红尾凤凰飞翠霄,好去瑶台吹玉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以下是对《啄木辞》的逐句释义及其相关赏析。 1. 诗句解读: - “木郁郁兮有蠹生之,穴冥冥兮木窾以委”:这句描述了树木茂盛却因蠹虫滋生而显得忧郁,蠹虫在树木中挖出洞穴,导致树木结构受损。这里的“木”“蠹”“穴”等词都强调了树木本身的脆弱和蠹虫的危害。 - “皇赍于鴷兮厥尔夷”: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蠹虫的无奈与忧虑。鴷鸟被蠹虫侵害,羽毛变得杂乱无序
【注】 禽:布谷鸟 奈尔何:你奈我何,指无可奈何。 江南渐少淮南多:江南的稻米渐渐减少,淮南的稻米却逐渐增多。 【赏析】 这首诗写布谷鸟的啼叫和农民的苦难。诗人在首句中就点明了时令:“去冬屯田买牛到黄犊”,可见农时紧迫;“今春军需剥皮共食肉”,则说明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第二句写无牛耕作,第三句说秋粮缺乏,最后一句写农民生活艰难,处境困苦。全诗语言朴实、凝炼,一咏三叹,情真意切
这首诗是《九歌》中的一篇,属于楚辞的一种。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译文: - 玄裳兮缟衣,纷尔乘兮遄归。 “玄裳”指的是黑色的衣服,“缟衣”是指白色的衣服,“纷尔乘”表示迅速而快乐地返回。 - 嗟我氓兮苦复苦,谷悬于天兮麦在土。 “嗟我氓”指的是哀叹自己的命运,“苦复苦”表示生活的艰辛。“谷悬于天”形容粮食丰收,“麦在土”形容粮食被收成后储存起来。 - 尔之族兮类且多,蚕尔食兮如氓何。
注释: 禽言四首 不如归去,归去故乡不是无耕处,尔独胡为在中路。 子规子规,尔不自劝何用劝我为。 我怀我室更欲归,尔归漂摇何所依。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借景生情之作。诗人以“禽言”起兴,抒发了思乡怀归之情。诗中通过“不如归去”的反问句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恋;接着,诗人用“尔独胡为在中路”来指责杜鹃声声地劝人回归故土的行为,而自己却独自漂泊在旅途之中,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最后
久旱得雨连阴弥旬,农者云复宜得数日晴。 赤龙推车出旸谷,欲将烛光烧却珊瑚屋。 黑龙奋怒起天池,欲倒海水浸却扶桑枝。 黔黎代为黑龙诉,帝命赤龙且回驭。 已欣膏泽沃焦尘,复畏连阴起寒雾。 地裂不补难望秋,天漏不补亦可忧。 我愿二龙行天各一日,水火停齐万宝毕。 【注释】①“久旱”四句:干旱了整整一个月的天气突然放晴了。黔黎,黔,今贵州一带;黎,今广西一带,泛指南方地区。②“赤龙”二句
【注释】 玄云:黑云。垒:像土堆一样的。沙:指沙尘。阳侯:传说中的大鱼,这里代指风。击鼓:比喻风声。飞廉:传说中的神兽名。扇:象风的翅膀。穹龟:巨大的龟。带甲:披着铠甲。万怪:各种怪异现象。腾空:在天空中飞腾。负剑:背着刀剑。块坐:像块石头一样坐着。樊笼:鸟笼。子胡:你为什么不。来:到。此山中:这山里。与子:和您(作者)。跨鹤:骑着仙鹤。蓬莱宫:即蓬莱山,相传有仙人居住的地方。江流茫茫:江水浩渺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听山中谈虎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樵夫山下日将暮,忽逢饥虎在中路。 译文:傍晚时分,我在山脚下行走,突然遇到一只饥饿的老虎,它正在路上游荡。 关键词注释:山中、樵夫(指打柴的人)、日将暮(太阳快落山了)、饥虎(饿极了的老虎)、中路(路中央)。 赏析: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山林之中偶遇猛虎的画面,通过樵夫和饥虎的形象,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危险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