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要求逐一对诗歌进行赏析。此题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小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第二小题“末尾附上赏析”。 游艮岳(其一) 一沼何堪役万民,一峰将使九州贫,江山假设方成就,真个江山已属人。
诗句原文: 忽忆龙河水西寺,两株桂树绕千回。 若见阿苏烦借问,汝耶何日浙东来? 注释解析: - 忽忆龙河:此处提到的“龙河”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或河流。 - 水西寺:指龙河边的水西寺庙,可能是诗人怀念或曾游历之地。 - 两株桂树:描述了两棵桂花树,桂花常在秋天盛开,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 绕千回:形容这两棵桂花树生长繁茂,环绕着寺庙。 - 阿苏:这里可能是对某人的称呼,也可能是泛指某地。 -
诗句释义: 1. 翠袖临风一怅然:“翠袖”指绿色的衣袖,通常用以形容女子的服饰。“临风一怅然”形容女子面对微风时,因某种原因而感到惆怅或失落。 2. 雨馀草木亦娟娟:这里的“雨馀”指的是雨后的景象,“草木”泛指自然界的植物,“娟娟”形容草木清新、美丽的样子。整句诗描述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3. 东头夜半明月出:这里的“东头”指的是某个方位或地点,“夜半”指的是深夜,即子时
【注释】 长洲:苏州旧称。 酒酣:酒醉了。 挥袖:指宫女们舞袖翩翩,随风摆动。 新妆:指宫女们梳妆打扮后的新貌。 芙蓉:荷花的别名。 露冷:水气凝结成露,使芙蓉花更显清冷。 秋云:秋天高远的天空。 西风:古代对西南风的称呼。 屧廊:指庭院中供人休息的长廊。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夏日傍晚时分,吴王纳凉图的景象:六月时节,长洲水殿凉爽宜人,吴王和嫔妃们乘着酒兴尽情地跳舞
【注释】 柳桥:地名。在浙江省杭州市。 越王城:古杭州城内有越国城,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建。 艳曲:指情歌。 美人肠断声:比喻歌女悲切的歌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杭州西湖风景和民风民俗的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意境优美。 “杨柳桥头杨柳青”,是写西湖边柳色青青,景色秀丽,引人入胜。 “西边即是越王城”,越王城里住着许多大官,他们都是些风流人物,常常喜欢听歌。 “城中大官听艳曲
【解析】 这是一幅春日闲居图,写诗人闲居无事,独享清幽的春光。 “静轩卷”,即卷帘,形容室内宁静。 第一句“沉沈院落无人语,燕子归来柳絮初”描写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图。“沉沈”指庭院深深,环境幽静。“无人语”点出了人迹罕至的特点。“燕子归来柳絮初”两句写燕归和柳絮飞的情景,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也暗含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第二句“行绕东池日卓午”,写诗人在院子里散步的场景
【注释】 过贾元寔宅:经过老朋友的家。贾元寔,字文通,是王籍的朋友。 共:共同。 故人:朋友。 溪上宅:在溪边的宅子。 野水欲绵绵:春风吹拂着溪水,水面波纹荡漾,仿佛连绵不断。 先生:对友人的美称。 半个月:半个月的时间。 诗思:作诗的灵感。 恐有新诗在雪边:恐怕有新的诗词写在雪地的边上。 【译文】 我们共同走过老朋友的家,春天的风轻轻吹来,溪边的水波荡漾,宛如绵绵不断的细流。
诗句翻译: 春风拂过,阊门杨柳自飘香,水殿幽花含露红。 飞絮如雪,年年铺满城郭,行人不见馆娃宫影。 注释解释: 姑苏台:位于苏州城东南的姑苏山上,又名“姑胥台”。 春风拂过,阊门杨柳自飘香:春天时,春风拂过阊门,柳树随风摇曳,发出阵阵清香。 水殿幽花含露红:水中殿堂中的花朵含着露珠,显得格外鲜艳,如同红色的花瓣。 飞絮如雪,年年铺满城郭:每年春天,柳絮纷飞,如同飘落的雪花,覆盖了整个城市。
注释与赏析: 1. 送宋武官尉安康之桐城 - 宋武:宋的武官,此处指宋朝的官员。尉: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地方治安。安康:地名,位于今陕西安康市。桐城:地名,位于今江西南昌市。这首诗是诗人送宋武赴任安康县尉时的一首诗。 2. 令人作恶惟离别 - 作恶:引起不快或厌恶的情绪。离别:分别。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带来的痛苦和不快的感慨。 3. 今日江头送客还 - 江头:江边。送客还
【注释】 折梅:折一枝梅花。扁舟:小舟。钓台:指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渔人避世之地,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南的南洲上。一树:一枝。倚:依傍。开:开放。题品:题咏。春从何处来:春天是从哪里来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钓鱼台上观赏冬梅的诗。诗人乘着小船来到钓鱼台,看到一株寒梅独立于云霞之中,不禁折下一枝梅花。诗人并不是为了添题品赏,而是想要知道春天是从哪里开始的。这首诗语言平实质朴,不事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