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棹扁舟泊钓台,寒梅一树倚云开。
折花非为添题品,要看春从何处来。
【注释】
折梅:折一枝梅花。扁舟:小舟。钓台:指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渔人避世之地,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南的南洲上。一树:一枝。倚:依傍。开:开放。题品:题咏。春从何处来:春天是从哪里来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钓鱼台上观赏冬梅的诗。诗人乘着小船来到钓鱼台,看到一株寒梅独立于云霞之中,不禁折下一枝梅花。诗人并不是为了添题品赏,而是想要知道春天是从哪里开始的。这首诗语言平实质朴,不事雕饰;写景清丽,意境高远。
短棹扁舟泊钓台,寒梅一树倚云开。
折花非为添题品,要看春从何处来。
【注释】
折梅:折一枝梅花。扁舟:小舟。钓台:指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渔人避世之地,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南的南洲上。一树:一枝。倚:依傍。开:开放。题品:题咏。春从何处来:春天是从哪里来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钓鱼台上观赏冬梅的诗。诗人乘着小船来到钓鱼台,看到一株寒梅独立于云霞之中,不禁折下一枝梅花。诗人并不是为了添题品赏,而是想要知道春天是从哪里开始的。这首诗语言平实质朴,不事雕饰;写景清丽,意境高远。
登平山堂故址 蜀山有堂已改作,骑马出门西北行。 日落牛羊散平楚,风高鸿雁过三城。 译文: 蜀山有座旧堂已经被改为其他用途,我骑着马从门内走出往西北方向前进。太阳西下的时候,牛羊们四处散落在平坦的草原上,大雁们在高空中飞翔越过了三座城池。 山河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金汤固,只有那些曾经用来擦拭汗毛和磨砺兵器的竹棍和石头还在。在骆驼坡头,孔融的坟墓依然存在,令人想起你,心中泪流纵横。 注释: 1.
【注解】 老先生:指作者的前辈。南山公:即王山人,是作者的先世。 【赏析】 《大龙湫记》,为宋文同(苏轼之兄)所撰。文同在北宋宣和年间,因作诗讽刺时政得罪权贵,被削职流放。他在流放途中经过江西吉安,曾游览过大龙湫。他写的这篇记,就是追述这次游历的情况。文章虽短小,但写得生动形象,感情真挚,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开头两句:“先生之游于兹也,自谓得西山真趣。”这是说,老先生到这裹来游历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大德七年的秋天八月,跟随一位老先生游览大龙湫的经历。在经历了连续的大雨和大风之后,他们终于看到了瀑布的壮观景象。 诗中描述了瀑布从山巅到谷底的壮丽景观。首先,瀑布从山脊上开始形成,然后逐渐向下延伸。当作者走到瀑布下方时,他们听到了瀑布的声音,并看到了从山谷中涌出的水流。 作者描述了瀑布的多样性。瀑布从高处落下,形成了两股水流,然后又像树一样高大。最后
【注释】 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金缕曲”“凤栖梧”等。双调,一百零九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一平韵。上片第二、三、四句为一组;下片第一、二、三句为一组。上片第四句为领格,可押亦可不押。 挼蓝:揉蓝。指山色深碧。 鉴玉:照映。 天□流转精神:天空高阔无际,精神飞扬。 鹤盘松顶:仙鹤盘绕于松树之上。 高人:指隐居山林的人。 寿星图画:指寿比南山的画景。 侬知否:你可知否。侬,我;知,知道。
这首诗的译文是: 妾薄命,当语谁,身年二八为娇儿。 意思是:“我的命运多么不幸啊!我要对谁说呢?我现在只有二十八岁,还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子!” 阿母岁岁不嫁女,二十三十颜色衰。 意思是:“我的阿妈一年又一年都不让我出嫁,二十岁、三十岁时,容颜已经不如以前了。” 天公两手抟日月,下烛万物无偏私。 意思是:“天公(上天)双手托住太阳和月亮,普照万物,没有偏心。” 奈何丑女得好匹,一生长在黄金闺。
译文: 我回来的时候,让小儿子穿上了狐皮衣。 不是我的病痛,而是我把它当成仇人。 我已经准备好了拐杖,登上丘去远望。 江水深不可测,晚上准备好船只。 赏析: 此诗是《诗经·国风·卫风》中的一篇。全诗共四章,每章八句,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第一章“归来”,描述了作者回到家乡的情景。“有悸孺子”,指的是作者的小儿子,因为担心他而有些不安。“衣之狐裘”
满江红 烟雨孤帆,又过钱塘江口。舟人道、官侬缘底,驱驰奔走。富贵何须囊底智,功名无若杯中酒。掩篷窗、何处雨声来,高眠后。 官有语,侬听取。官此意,侬知否。叹果哉忘世,于吾何有。百万苍生正辛苦,到头苏息悬吾手。而今归去又重来,沙头柳。 【注释】 ①烟雨:细雨如烟,迷蒙不清。孤帆:孤单的船帆。②缘底:为何。③樽(zūn)中:泛指酒杯。④于吾:对我。⑤沙头柳:指钱塘江边杨柳。⑥“官”字三句
昨夜溪头,潇潇风雨,柳边解个渔舟。狂歌击楫,惊起欲眠鸥。笑杀子猷访戴,待到门、兴尽归休。得似我,裳衣颠倒,大叫索茶瓯。 注释:昨夜:昨天夜晚。潇潇:风雨声。柳边:河边柳树旁边。解个渔舟:解开船桨划船。狂歌击楫,惊起欲眠鸥:大声唱歌并拍打船桨,使想要睡觉的鸥鸟惊醒。子猷访戴:东晋时期王献之(字子猷)听说戴逵的书法很好,前去拜访他;但见到戴逵时,却因为自己的字不如戴逵的而感到惭愧
【注释】 1.东里:地名,在鲁国境内。 2.葛之漫漫:用葛布做墙。漫漫,宽广的样子。 3.垣:围墙。 4.河水之清:指河水清澈。啮,咬食。 5.余甚劳苦:我非常辛苦。 6.黔:黑色。 7.其畬其菑:开垦田地。畬、菑,都是耕种用的农具。 8.老:年长的人。 9.嘻:笑声。 【赏析】 《东里》是一首描写农民辛勤劳作的诗。诗的开头两句说:“葛之漫漫,毋败我垣;河水之清,毋啮我稻粱
【注释】 雪干玉饭:用雪水和糯米做成的饭。初香:刚刚散发出来香味。月瘦珠胎,指新月如珠子般小。臞仙:指仙人。白鹤清晓横江:清晨白鹤飞过江面。 【译文】 雪后大地一片银白,晶莹的雪水和糯米做成的米饭散发着阵阵清香。 新月像一颗珍珠那么小,刚从天而降。开门却看不到那传说中的仙人,只见一只白鹤飞过江面。 【赏析】 此词为咏景之作。上片写雪霁之后的情景。下片写晨曦初现时所见的景象
诗句翻译: 春风拂过,阊门杨柳自飘香,水殿幽花含露红。 飞絮如雪,年年铺满城郭,行人不见馆娃宫影。 注释解释: 姑苏台:位于苏州城东南的姑苏山上,又名“姑胥台”。 春风拂过,阊门杨柳自飘香:春天时,春风拂过阊门,柳树随风摇曳,发出阵阵清香。 水殿幽花含露红:水中殿堂中的花朵含着露珠,显得格外鲜艳,如同红色的花瓣。 飞絮如雪,年年铺满城郭:每年春天,柳絮纷飞,如同飘落的雪花,覆盖了整个城市。
赵汝甫枯木竹石卷 中林黄叶净沄沄,眼底峥嵘见此君。 清晓东池看黄菊,凤毛无数落春云。 注释: - 赵汝甫:即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波居士、鸥波老人等。元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诗文家。 - 枯木竹石卷:指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枯木竹石图》。 - 中林:指的是树林之中。 - 黄叶:黄色的树叶。 - 沄沄(yún):流动的样子。 - 峥嵘:高耸的样子。 - 此君:此处的君子或高人。 - 清晓
【注释】 过贾元寔宅:经过老朋友的家。贾元寔,字文通,是王籍的朋友。 共:共同。 故人:朋友。 溪上宅:在溪边的宅子。 野水欲绵绵:春风吹拂着溪水,水面波纹荡漾,仿佛连绵不断。 先生:对友人的美称。 半个月:半个月的时间。 诗思:作诗的灵感。 恐有新诗在雪边:恐怕有新的诗词写在雪地的边上。 【译文】 我们共同走过老朋友的家,春天的风轻轻吹来,溪边的水波荡漾,宛如绵绵不断的细流。
【释义】: 喜闻开经筵,皇帝召见群臣,讨论国是。封事如蚕照绿函,九关虎豹静眈眈,皇帝像养蚕一样对待封事,九门紧闭,虎豹也屏住呼吸不敢妄动。天垂赤县神州外,地入黄旗紫盖南,天下的老百姓都仰望天空,看到皇帝的身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首句“喜闻开经筵”,描绘了一幅皇帝召见群臣、议论国是的场景
诗句原文: 忽忆龙河水西寺,两株桂树绕千回。 若见阿苏烦借问,汝耶何日浙东来? 注释解析: - 忽忆龙河:此处提到的“龙河”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或河流。 - 水西寺:指龙河边的水西寺庙,可能是诗人怀念或曾游历之地。 - 两株桂树:描述了两棵桂花树,桂花常在秋天盛开,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 绕千回:形容这两棵桂花树生长繁茂,环绕着寺庙。 - 阿苏:这里可能是对某人的称呼,也可能是泛指某地。 -
诗句释义: 1. 翠袖临风一怅然:“翠袖”指绿色的衣袖,通常用以形容女子的服饰。“临风一怅然”形容女子面对微风时,因某种原因而感到惆怅或失落。 2. 雨馀草木亦娟娟:这里的“雨馀”指的是雨后的景象,“草木”泛指自然界的植物,“娟娟”形容草木清新、美丽的样子。整句诗描述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3. 东头夜半明月出:这里的“东头”指的是某个方位或地点,“夜半”指的是深夜,即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