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琼
【译文】 李家是陇西的望族,世代都有光辉。 一家三代都是才女,不同一般的女子。 三姐妹都长得美丽,像玉像蛾眉。 大妇住中堂,夜晚织流黄丝机。 中妇准备早餐,江鱼新鲜又肥美。 小妇二十岁,新制金刀衣。 松柏与女萝,百岁相依永不离。 还没到白头日,双飞凤就分了翼。 入房洗手粉黛,不再施脂粉珠玑。 明镜盘龙隐,宾客弹琴声凄凄。 生已不同室,死后须同归。 鸿雁有信传,妇人道不可违。 残灯冬夜长
送张思广归平阳 十月天地闭,北风河已澌。 送子千里道,太行极崔嵬。 日暮归鸟疾,雪深苍兕饥。 酌以一卮酒,为浣身上衣。 伐木还重赋,白驹不可维。 悠悠南北歧,恻恻劳我思。 【注释】 十月:农历十月,秋天的末月。 天地闭:天地闭塞不通。 北风河:黄河北面的河流。 河已澌:河水结冰了。 子:对儿子的尊称。 千里道:万里长途。 崔嵬:高峻。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归鸟:指从南方返回的鸟儿。 苍兕
诗句 1. "极目登高丘,秋高淮泗平。":站在高处眺望,秋天的淮水和泗水平静地流淌。 2. "淮泗东南流,故绕钟离城。":淮水和泗水往东南流,古时候它们环绕着钟离城。 3. "东京昔丧乱,英雄纷战争。":在东京地区曾经历过战乱,许多英雄为了国家而战斗。 4. "杀人及鸡犬,旷野寂无声。":战争导致了大规模的屠杀,以至于连鸡狗都难以幸免,田野变得寂静无声。 5. "悠悠千载下,复见新人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原题下有注:“时余守杭。”诗中描写的是雨花台的景色和自己的游览感受。 次韵张师广助教登雨花台 皇威复禹迹,风气移荒陬。 千屯夹虎士,万斛回龙舟。 将军卫霍功,相国房杜谋。 我来览奇观,发兴属清秋。 已将函谷并,遂与洛阳侔。 所悲迫衰谢,蒙汜安可留。 目送桃叶远,水深凫雁洲。 清谈哂诸老,匡时忘远犹。 庶穷入极旷,慰此千里游。 译文: 皇威复禹迹,风气移荒陬。
注释: 1. 荆山:指著名的楚国名胜荆山。荆山高耸入云,是楚地的象征。 2. 上与天门通:意即山高直通天上的天门。 3. 犹闻产玉处:意指山上仍然有产玉之处。 4. 吐气成白虹:意指山中云雾弥漫时,仿佛能听到玉石在吐气,形成美丽的白虹。 5. 县藜混燕石:意思是说山中有很多像藜草和燕石一样的东西,都是可以用作雕刻的材料。 6. 世已无国工:意思是说现在已经没有能够制作出精美工艺品的工匠了。 7.
春风天上来,蒲城红与紫。 如何朝暮间,飘落随流水。 堂前两冬青,霜雪犹不死。 向来三月时,谁言及桃李。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从天空中吹来的春风带来了蒲城的红色和紫色。早晨和傍晚的时候,花朵纷纷落下,随着流水漂走。堂前生长的两棵冬青树,即使在寒冷的霜雪中也依然挺拔,不曾凋零。而过去三月的时候,有谁能想到桃花与李花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季节变换的诗。通过描绘春风、花朵
【注释】 六国: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 多好士:有很多有才能的人。 所亲:亲近的臣子。苟:如果。慎:谨慎。 祸福:灾祸和幸福,比喻利害。相因:相继发生。 李园贼黄歇:战国时齐国人李园杀齐王而立其弟为王,事见《史记·春申君列传》。 冯欢复田文:战国时魏国人冯亭杀晋惠公以取信于秦而立其子为晋君,事见《史记·六国年表》。 种桃得秋实:比喻善类终得善报。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理解诗意是解答此题的基础。“雨中漫兴”五句的意思是:我独自闲居在家,没有宾客往来,只有鸟雀在檐上筑巢,台阶下积了一层尘土,夏天的雨水下了整整十天半月,院子里各种树木长势葱茏茂密,金石乐器也没有必要陈设,这样的快乐又当如何去享受呢?我怀念着古代的漆园吏,他与我是千载之后的事了。万物虽然都是一个整体
临川饶孟持所居西轩有先大父所植杏一株今百年矣幸不剪于兵火因筑亭于旁名杏庭云宋景濂作赋予赋诗 结构非壮丽,可以乐晨昏。 仰荫百年树,深蟠千岁根。 粲粲朱葩敷,离离青子繁。 秀出风烟表,润含雨露痕。 戎马方纵横,境内悉崩奔。 桃李摧为薪,荆棘翳高门。 荣华谅难恃,尚见文献存。 未拟匡山田,讵论曲江园。 读书弦素琴,命客置芳尊。 永言益封植,祖德慎无谖。 注释
【注释】长歌:即《将进酒》。“对酒发”句,言诗人面对杯中之酒,发出豪迈的长歌,歌声悠扬而不绝如缕。“浮云”句,言浮云飘荡,自在而行,白日也安然自得地追逐着太阳。“黄河”句,言黄河奔腾不息地向东海而去,千里之间不过一曲而已。“奈何”三字点明题旨,感叹人之心胸易变,难以捉摸。 【赏析】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时作者正在长安为左拾遗。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借饮酒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