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陇西杰,奕叶何光辉。
一门见三子,不同乡里儿。
三妇名家姝,玉貌长蛾眉。
大妇居中堂,夜织流黄机。
中妇具朝餐,泉出江鱼肥。
小妇二十馀,金刀新制衣。
青松与女萝,百岁欣相依。
未及白头日,双凤俄分飞。
入房洗粉黛,岂复施珠玑。
盘龙掩明镜,宾鹤琴中悲。
生既不同室,死则须同归。
鸿雁犹有信,妇道安可暌。
残灯冬夜长,素月光徘徊。
共绩还共语,白玉当不灰。
有子官已高,少壮忽复衰。
丈夫少气节,恒惧白刃威。
女子乃如上,盐山同巍巍。

【译文】

李家是陇西的望族,世代都有光辉。

一家三代都是才女,不同一般的女子。

三姐妹都长得美丽,像玉像蛾眉。

大妇住中堂,夜晚织流黄丝机。

中妇准备早餐,江鱼新鲜又肥美。

小妇二十岁,新制金刀衣。

松柏与女萝,百岁相依永不离。

还没到白头日,双飞凤就分了翼。

入房洗手粉黛,不再施脂粉珠玑。

明镜盘龙隐,宾客弹琴声凄凄。

生已不同室,死后须同归。

鸿雁有信传,妇人道不可违。

残灯冬夜长,月光徘徊照屋梁。

共理家务话,白玉无瑕疵不会损。

儿子已成官员,年少却突然衰老。

丈夫少气节,常惧剑光威逼。

女子则如此,盐山巍峨如旧。

【赏析】

这是一首写李氏三节妇的七言古诗。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三节妇的不同特点和生活状况。她们虽然各有各的丈夫(即李氏三子),但都过着相同的家庭生活:白天共同料理家务事;晚上一起纺纱织布。她们虽然各有各的儿女,但也都过着相同的家庭生活:子女长大后,各自成家立业,但都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诗中的“鸿雁犹有信,妇道安可暌”两句,表达了三节妇对彼此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悲惨命运。后半部分则抒发了诗人对三节妇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妇女命运的同情和关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