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一何高,上与天门通。
犹闻产玉处,吐气成白虹。
县藜混燕石,世已无国工。
琢之惧不完,不如在石中。
卞和耻再刖,玉亦悲无穷。
吾今死抱璞,庶以全其躬。
注释:
- 荆山:指著名的楚国名胜荆山。荆山高耸入云,是楚地的象征。
- 上与天门通:意即山高直通天上的天门。
- 犹闻产玉处:意指山上仍然有产玉之处。
- 吐气成白虹:意指山中云雾弥漫时,仿佛能听到玉石在吐气,形成美丽的白虹。
- 县藜混燕石:意思是说山中有很多像藜草和燕石一样的东西,都是可以用作雕刻的材料。
- 世已无国工:意思是说现在已经没有能够制作出精美工艺品的工匠了。
- 琢之惧不完:意思是说制作这样的玉石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担心不能完美完成。
- 不如在石中:意思是说如果留在石头中,就不会被损坏。
- 卞和耻再刖:意思是说卞和因为被砍去双脚而感到耻辱。
- 玉亦悲无穷:意思是说即使是宝玉也因为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感到悲伤。
- 吾今死抱璞:意思是说我现在决心抱着这块未雕琢的玉石死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对荆山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荆山一何高”,形象描绘了荆山的巍峨壮丽,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而“上与天门通”则进一步强调了荆山的高大,仿佛与天门相连,给人以震撼。
诗人转向对荆山内部的描绘,“犹闻产玉处,吐气成白虹”两句,通过想象,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与荆山内部的自然景观巧妙结合,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这也表达了一种追求美好事物、勇于探索的精神。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态度,“吾今死抱璞,庶以全其躬”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也展现了他对美好的执着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源于对自然的敬畏,更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