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升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解答时,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飞来寺”进行鉴赏。“飞来寺”为作者的游踪所止,也是他情感归宿之所。“前山青不已,孤鸟白初微”,描绘出飞来寺周围的景色。“樯杪杂千树,帆阴封半扉”,写船过飞来寺时所见的江景。“泠然于此过,风笛在渔矶”,是诗人对飞来寺的赞美。 【答案】 译文:忽然看到一座飞来寺,我的心情还像要飞起来似的。前方的青山翠绿得永不改变,一只白鸟刚刚出现在水面上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赭颜当别酒,不饮且先陈。 - 注释: 赭色的脸代表着离别,而将之作为离别时的酒。 - 译文: 我用赭色的脸颊作为离别的象征,把酒先喝掉。 2. 衣食堪生我,妻孥暂托人。 - 注释: 生活必需品足够我生存,妻儿暂时由别人照料。 - 译文: 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资足以让我生存,我的配偶和孩子们暂时由别人照料。 3. 回肠千水曲,迎面众山新。 - 注释:
泊樟树访屠梦破 在樟树下拜访屠梦破, 岸上话将续,橹声难久停。 岸边的交谈继续进行,船桨声却无法持久停下。 欲攀彭泽柳,一系楚江萍。 想要攀上彭泽的柳树,系上楚江的浮萍。 灶隐朱砂暗,门开樟叶青。 灶火隐没在朱砂般的黑暗中,门前的樟树叶子却是青色的。 不嫌霜鬓老,秋晚许重经。 不怕白发苍苍,秋天傍晚我还要再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樟树下拜访屠梦破,然后想要攀上彭泽的柳树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和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来理解作答。 “遥送孙无言自扬州还黄山”,这两句写诗人遥望孙山远去而自己却还在黄山的感慨。“遥送”是说诗人站在高处望着远去的朋友,依依不舍。“扬州”是今江苏扬州市,“孙山”指安徽寿县西南的九华山,相传东晋谢灵运从会稽东游,登上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天台山,有《登永嘉绿嶂山》诗:“海右有仙山,山在碧海上
【赏析】 这首诗写送别友人游西岳。前二句写山色,后四句写离别之情。全诗意境高远,清丽可人。 首联“山色淡无尽,片云飞向西”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青山的色调是淡淡的,仿佛没有尽头;一片白云悠然飘去,向西方而去。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地刻画了自然景色的美好,而且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颔联“身将落日上,背指秋旻低”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诗人担心朋友在西岳的旅途中会遭遇风雨
【注释】 1.将之吴越:将要前往吴越。之,到;吴,今江苏南部及浙江北部一带,越,今浙江绍兴一带。 2.留别亲友:辞别亲友。 3.胜地祇谙名:美好的地方只是听说而已。胜地,指有名的地方;祗,只;谙,了解。 4.山川遍:到处是山山水水。 5.老老大行:年龄大了,步履艰难。 6.垂杨萦:垂丝的柳条缠绕。萦,缠绕。 7.娇鸟入吴声:美丽的鸟儿飞入吴地的声音中。 8.谁谓家乡远:谁说家乡遥远呢? 【赏析】
【解析】 本诗首尾两句是写诗人移居的缘由。“携家似行脚,重卜佛山居”,意思是带着全家像游历四方的僧人一样到处漂泊,现在又重新选定了佛山居住。这里用“行脚”比喻诗人四处奔波的生活状态。第二句中的“重卜”,表明这次搬迁并非随意之举,而是经过认真考虑的。第三句中“避寇”,即躲避战乱,“图中策”,意指从图谋中谋求出路。第四句“呼童载旧书”,意为叫来童仆,把家里的旧书都搬来了
《雨中过离公房》 注释: 禅房高柳色,晴雨共依依。 我到不知屡,所闻惟觉稀。 堂邀云板食,炉烘水田衣。 坐对烟郊晚,嗈嗈沙雁飞。 赏析: 这首诗以“雨”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 首句"禅房高柳色,晴雨共依依",描绘了禅房的高远和柳色的明艳,以及雨中的景色。"晴雨共依依"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景色的喜爱。 第二句"我到不知屡,所闻惟觉稀",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流逝的感慨
【注释】 江南:指江南地区,这里泛指江南一带。芳草:花草树木。气:气息。蒸:升腾。作:造成。岭南:指岭南地区,这里泛指南方。云:云彩。更客:更加客居。吴熙申:人名。兼讯:同时告知(消息)。故将军:旧时对已故将领的尊称。予:我。有豫章之行:有前往江西南昌的行程。豫章:古郡名,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附近。 【译文】 江南的花草草木的气息,上升后化作岭南的云。 我在江南已经居住很久了
丛花三月重,百戏一村喧。 注释:春天的时候,丛生的花朵盛开得特别多,整个村子都充满了热闹的气氛。 静者那同俗,兹焉遂出门。 注释:那些平时喜欢清静的人,现在也和世俗的人们一样出门了。 路纡思逐鸟,吟断待呼猿。 注释:在漫长的旅途中,我思绪万千,就像追逐飞鸟一般;而当我的诗句吟到一半时,却想要呼唤山林中的猿猴一起聆听。 已得无穷意,当为别后言。 注释:我已经领悟到了诗歌的深远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