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赏析】 此词作于淳熙八年(公元1183年)。是作者任建安通判时写给友人的。“西村邻叟饷予梅子豆荚玫瑰蔷薇满器,赋此谢之”,说明赠物者乃村中一老翁,他将自己所种梅花、豆荚、玫瑰等送给了作者。作者以“菊”代指菊花。“北郭浇花,南山种豆”,是说在城外种植花草,在山上种植豆类,这是农夫们的日常农活。而“筠篮入市纷如绣”,则表明这些花草和豆类都已卖到了市场上,成了商品。 “半肩爱惹蜂蝶争
踏莎行 南耕花径成 杂卉葳蕤,群葩葱峭。 红英紫萼纷相照。 藤萝深巷碧如天,蔷薇低架平于帽。 韵事堪矜,痴情可笑。 隔邻蜂蝶都知道。 今年僮为乞花忙,明春客定提壶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中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的各种花卉盛开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1. "杂卉葳蕤":形容各种野草茂盛生长。 2. "群葩葱峭":形容各种花朵鲜艳美丽。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代表作之一,写一位女子在春天思念远去的人。全词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表现了离人的相思之情。 诗词原文: 春色阑珊,胭脂满地。 离愁织就销无计。 妆成强起弄瑶琴,离鸿别鹄声声泪。 螺黛慵描,香奁倦理。 柳风吹絮芳尘起。 凭栏无绪望兰皋,双双燕子雕梁语。 译文: 春天的气息已经消散,地上满是胭脂的痕迹。 心中的离愁如同无法解开的丝线,让人束手无策。 尽管化妆打扮起来
【注释】 影塔:指佛塔。莎行:曲调名,即《踏莎行》。笺:书信。 裛花春袂:浥花春袖,指拂拭衣袖上的露水。 题遍僧廊字:在寺院的墙壁上题写诗词。 莺乱朝慵:早晨莺儿乱飞,人感到慵懒。残妆:指未干的粉黛妆容。 一点:指泪滴。凭谁寄:向谁去倾诉。 那堪:哪能忍受,怎能忍受。飞絮:指落花,飘飞的柳絮。 萍根:水中浮萍,随水漂泊。 【赏析】 此词为送别之作。左笏丈是作者的友人
踏莎行·白燕。同外作 玉镜多情,乌衣无梦。春寒侧侧疏帘重。 谁家初试素罗衣,满阶微雨梨花冻。 不入红楼,不来画栋。纤纤剪向云间弄。 竹窗筠几主人贫,年年与尔闲居共。 译文 玉镜多情(我像玉制的镜子一样多情),乌衣无梦(乌衣巷里没有做梦的人)。春寒侧侧(春天的寒冷使一切都显得格外清晰),疏帘重(帘幕被风轻吹得轻轻摇曳)。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陶淑的作品,名为《踏莎行·白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在此基础上作答即可。 此诗首联写景,描绘了一幅冬尽春归图。腊雪刚刚融化,东风刚刚转暖,梅枝上还残留着残雪,春天已经到来,但梅枝上的梅花还未开放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踏莎行 - 这是诗歌的开头,通常用于引入诗歌主题。在这里,它可能预示着接下来的内容将围绕“金钱卜欢”的主题展开。 2. 金钱卜欢 - 这里的“金钱卜欢”指的是用金钱来祈求爱情或幸福。这是一个常见的表达,意味着通过金钱来获取快乐或满足感。 3. 鹊语无灵,灯花难卜 - “鹊语无灵”指的是迷信中认为鸟类的语言是无效的
【诗句释义】 踏莎行,是词牌名,又名“忆秦娥”、“双双燕”等。这首词的体裁属于宋词中的小令,字数要求比较严格,一般为58字以内。 "云窗秋梦",指的是在秋天夜晚,云窗之上,我进入了梦境,梦见了蓬莱仙境。 "雾阙参差,云楼飘渺",这里的雾气环绕着皇宫,如同仙境一般,而云楼则是飘渺不定的样子,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芳魂游遍蓬莱岛",我的灵魂仿佛飘浮到蓬莱仙岛上,体验了那里的美景和风情。
【诗句释义】 绣床凝聚着思考,闲适的生活中却有针线活。 无缘无故地惹起许多闲愁,怪它有鸟唤鸳鸯双双戏处清萍破。 神思飞扬,心情无奈,不知帘外花阴何时经过。 娇美的眼神凝睇九回肠,红绒嚼向何人吐? 【译文】 在绣床上沉思,享受片刻的宁静。无事生非,却引起了无尽的闲愁,仿佛是那些鸟儿在呼唤着鸳鸯,它们在池塘中嬉戏,打破了水面的平静。我心神飞扬,但内心又充满了无奈之情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文人杨载。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梅萼微舒,兰芽初破。 - “梅萼”指的是梅花的花苞,“兰芽”指的是兰花的嫩芽,这两个词都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微舒"和"初破"则形容了这些植物刚刚展开的景象。 2. 绿窗幽静人闲坐。 - "绿窗"指的是绿色窗户,通常用来形容窗户的颜色是绿色的,这里可能是指室内装饰或窗外景色的颜色。"幽静"描述了环境的氛围,让人感到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