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塔秋杯,裛花春袂,年时题遍僧廊字。
再来何事断经过,残妆难洗红巾泪。
莺乱朝慵,乌啼残醉,相思一点凭谁寄。
那堪飞絮认萍根,依然帘幕无人地。
【注释】
影塔:指佛塔。莎行:曲调名,即《踏莎行》。笺:书信。
裛花春袂:浥花春袖,指拂拭衣袖上的露水。
题遍僧廊字:在寺院的墙壁上题写诗词。
莺乱朝慵:早晨莺儿乱飞,人感到慵懒。残妆:指未干的粉黛妆容。
一点:指泪滴。凭谁寄:向谁去倾诉。
那堪:哪能忍受,怎能忍受。飞絮:指落花,飘飞的柳絮。
萍根:水中浮萍,随水漂泊。
【赏析】
此词为送别之作。左笏丈是作者的友人,词中表达了对友朋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影塔秋杯,裛花春袂,年时题遍僧廊字。” 词的上阕,从送别的时间、地点着笔,描绘了一幅凄清冷寂的画面。影塔,即佛塔,这里代指友人。秋杯,秋天的杯子。裛花,指洒落在地上的花瓣。春袂,指春天的手帕。题遍僧廊字,指在僧人居住的地方墙上题写诗词。这几句写送别之时,友人正处在秋日里,手捧酒盏,在僧舍的走廊上题诗作画。这是与友人相聚时的情景。词人用“影塔”“秋杯”“裛花”等景物,营造出一个凄清冷寂的氛围,为下文的惜别之情作了铺垫。
“再来何事断经过,残妆难洗红巾泪。” 词的下阕,由送别的时间过渡到送别的地点,点明了这次别离的原因。残妆,指未干的粉黛妆容。红巾泪,指眼泪。这两句写友人离别后,词人无法再见到他,心中十分难过。“再来何事断经过”表明这次离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残妆”和“红巾泪”则写出了离别之痛。
“莺乱朝慵,乌啼残醉,相思一点凭谁寄。” 这几句写送别时的具体情景。“莺乱”是指莺鸟喧闹不已,“朝慵”是指早晨慵懒不振,“乌啼”是指乌鸦的啼叫声,“残醉”是指饮酒过量而显得醉意未消。这几句写分别时,友人因思念词人而心情烦躁不安,词人则在一旁陪伴友人直至天色将晚。“相思一点凭谁寄”,表明友人的心情一直难以平静,词人的安慰似乎也无济于事,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排遣心中的忧愁。
“那堪飞絮认萍根,依然帘幕无人地。” 这两句写词人在分别之际,面对友人离去的背影,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那堪”一词,既写出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又表现出他对友情的珍惜。“飞絮”是指飘飞的柳絮,它们纷纷扬扬地落在水面上,就像在水中漂浮的浮萍一样。“依然”一词,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使读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帘幕无人地”表明友人离去后,只剩下空荡荡的房舍和空荡荡的人,更加凸显出离别的悲凉。
这首词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词人和友人在送别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痛苦的深刻体验。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