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注】季萍妹:作者之妹名。桐川: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乡市。 译文: 看到瘦弱的黄花,吟咏凋零的红叶, 秋天雁行排列,深秋时节到来, 五年的时间不能把心谈尽, 无端又作销魂别, 越水苍茫,吴山青叠, 相思两地情难遏, 扁舟今夜泊江干,一声渔笛和愁咽。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妹妹离别时的不舍之情。首句“看瘦黄花,吟凋红叶”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画面,黄花瘦弱、红叶凋零,寓意着岁月流逝
诗句解析与译文 浅岸平桥,淡云斜月。 - 浅岸: 描述水面不深,容易被看见。 - 平桥: 桥面平坦宽阔。 - 淡云斜月: 描述天边的云朵柔和,月亮倾斜。 闲时试把西风说。 - 试把: 尝试着讲述,形容随意而谈。 - 西风: 秋天的风,常用来象征变化和无常。 豆花琐细菜花香,人生那似村居洁。 - 豆花: 指的是一种豆类植物的花,通常颜色为白色。 - 琐细菜香: 指蔬菜的味道细腻且芳香。
注释: 1. 踏莎行:词牌名,此为一首七言诗。 2. 随步尘轻,欺寒袖薄:随风飘动,轻盈如尘;袖薄如纸,寒冷时显得更薄。 3. 昨宵中酒情怀恶:昨晚饮酒过量,心情非常糟糕。 4. 春痕才上柳梢头,东君巳破山桃萼:春天的踪迹刚刚出现在柳树的枝梢上,春天的使者已经破坏了山桃的花朵。 5. 锦字宫香,风檐燕约:锦书(书信)上的香气,燕子在风檐下约定。 6. 干卿何事花开落
诗句解读与翻译 第一句 "忽到青帘,来从绀宇" - "忽到":突然到来。 - "青帘":指青色的帘帐或门帘。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门帘。 - "绀宇":深蓝色的宫殿或建筑(通常与佛教相关)。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寺庙。 第二句 "疏疏密密闲中数" - "疏疏密密":形容事物分布不均匀,稀疏而密集。 - "闲中数":在闲暇的时候数算。 第三句 "灯花敲落未曾停,寒宵寂寂长如许" - "灯花"
【诗句释义】 踏莎行:唐教坊曲名,又名《踏歌》。 再到都门有感:再次来到京城(长安),感慨万千。 旧梦如烟,新愁似草:旧日的梦境已经如同烟雾消散,而新添的忧愁也像野草一样蔓延生长。 几曾遮断荒山道:多少次想要挡住那些荒凉的山路? 朱楼十二倚层云:指唐代诗人崔颢在长安时所居的“崔氏双塔”。崔氏双塔位于今长安城东的安仁门内,与兴善寺隔街相望,为当时的名胜之一。 累君西望长安笑:累您频频向西眺望长安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的上阕写花,下阕写人。首句“深院停阴”点出环境:在春日的庭院中。接着写海棠花:“曲栏凭昼。”是说倚栏凭眺,在长廊之下。“海棠”即“佳丽”,“不放胭脂透”,言其花如佳丽一样艳丽,却不施脂粉。第三句“单衣初试怯轻寒”是说初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穿着单衣的人有些怕冷,所以感到怯寒。第四句“亭亭却道今年瘦”是说虽然春天来了,但身材苗条的人却感到自己比往常更消瘦了。
这首词写闺中女子的思归之情。上阕先从屋角风尖,房栊曛短,渲染出凄清的夜晚气氛;再从寒衣补绽催针线,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孤寂生活。下阕写天将破晓时分,她仍不能入睡,只得让丈夫来排遣这漫漫长夜,直到天明。全词意境幽婉,语言流畅,富有韵味,是一首别具匠心的佳作。 踏莎行:词牌名 屋角风尖,房栊曛(wén)短,寒衣补绽催针线。 【注释】屋檐角上的风在呼啸,窗户前的光线昏暗,女主人公穿着破旧的衣裳
【诗句】 1.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忆秦娥”、“踏青”等。 2. 花困蜂苏:花朵因蜜蜂的采蜜而显得疲惫不堪,比喻春天的花已凋谢。 3. 柳眠莺喘:柳树垂头,黄莺啼声微弱,形容春意渐远。 4. 退红犹似当初见:指桃花已经落尽,但仍然像当初那样艳丽。 5. 偷将闲恨嫁东风:将自己的愁绪寄托在东风上,随风飘散。 6. 泪痕空洗胭脂绵:泪水洗过胭脂般的脸庞,显得更加娇嫩。 7. 曲录阑干:曲折的栏杆
诗句输出:柳碎蜂忙,花繁天小。烟光易过清明早。雨余帘尚卷时稀,病前书已摊来少。 译文输出:柳枝被风折断,蜜蜂忙碌不停,花朵繁多,天空似乎变小了。春天的烟光容易过去,清明时节来得过早。雨后帘子还半卷着,生病前的书已经摊开了很多。酒香在春日里散去,笺上却多了忧愁。吹箫声试图模仿黄莺的叫声,但一声飞去,落在棠梨的顶端。 注释输出:“柳碎蜂忙,花繁天小”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柳枝被风吹得四分五裂
诗句如下: 叶下星窗,雁横飙馆。便凄凉煞无人管。 译文: 在秋天的夜晚,星星点缀着窗户,大雁横穿风中。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凄凉而孤独,仿佛没有人在意。 赏析: 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星空和飞翔的大雁,营造了一幅宁静却又略带寂寞的画面。这种孤寂之感,不仅来自自然环境的萧条,也来自于内心情感的无人理解。"便凄凉煞无人管",这句诗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落寞和对外界关怀的渴望。同时,“前程昨梦不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