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贞仪
苏幕遮 感怀 恨如丝,心似水。 恨结心牵,教我如何理。 剔盏残灯仍不睡。 有梦堪寻,魂也知来未。 履春冰,含血泪。 历尽颠危,蜀道平如砥。 瘦骨强支霜雪里,悄悄忧心,搅得常如碎。 注释: - 恨如丝:比喻心中的怨恨像细丝一样长长地缠绕着。 - 心似水:形容心情平静如水,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痛苦和不满。 - 剔盏残灯仍不睡:形容在深夜中仍然坚持工作或学习,不顾疲劳地思考着。 - 有梦堪寻
【注释】 池草:泛指池边的草丛。转应曲:即《转应曲》,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怀故居:怀念故乡。 【赏析】 此词写景抒情兼而有之。上片写池边草木,下片以池草起兴,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词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 “转应曲怀故居”,点明词题,说明这是一首怀古词。开头二句描写池中池畔的春草。“池草”一词,既指出了景物的所在,也暗示了季节——春天。这绿意盎然的春草,映衬着春天的到来
【注释】 百岁:一百年。江干:江边。罨:同“掩”,遮掩。蓬岛:传说中的神山。佩冷:指佩玉之寒,比喻心情凄凉。吴江:指今江苏省苏州市附近的长江下游地带。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所作。当时作者因反对议和,遭贬谪岭南,途中遇疾,病中作此词以抒怀。词中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无限忧虑和深切期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情怀。 上阕先写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忧虑
凤凰台上忆吹箫·冒四姑将迁别墅,赋此留别 【注释】 寂(jì)寂:安静,寂静。空:空旷。闺:内室。茕(qióng)茕孤息:孤独地度过一天天时光。非:不是。孰:谁。解:(了解)知道。渊深(yuān shēn):形容水很深。冰薄:指冰雪覆盖的地面不厚。杖(zhàng):依靠。卿谋:你的计策或计谋。指日:不久之后。鹿门:地名,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北,相传为东汉隐士孟浩然隐居之处。暂尔:暂时、暂且
细雨揉丝,微风扇暖,早近饧箫百五。不卷重帘,拨尽水沉烟炷。似而今、欲会无由,悔相见、等闲轻度。况夫人、爱女于归,越山迢递无重数。 注释:细雨如丝般地飘洒,轻风带来阵阵暖意,早春时节,已接近元宵佳节。我不愿拉开厚重的帘幕,只轻轻拨动沉香的烟炷。如今想要见面却无法实现,后悔当初轻易地就原谅了她,她像轻盈的柳絮一样飞走了。夫人的爱女已经出嫁,越过遥远的山川,没有再回来的重数。 纵是春铺锦片,想膝前因忆
【注释】 莎:同“莎罗”。 含:蕴藏。 纤雨糁(zàn)长空:小雨点打湿了天空。糁,本意为小石粒或砂土,这里指细小的雨点。 三更:半夜。 旧梦谁寻:往日梦中的情景还有谁去寻找呢? 薰笼(fēng lú):熏香的炉子。 【赏析】 《踏莎行·春宵听雨》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于元丰八年(1085)在杭州任通判期间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沉感慨。全词以夜雨为线索
踏莎行·前题 林外风狂,庭前雨细。两般酿做愁滋味。孤灯暗淡欲残时,檐牙滴沥犹无已。 既不堪听,又难得睡。惊人梦也无头尾。可能把我恨千端,和他并做春江水。 注释: 1. 林外:指庭院的外面,即庭院之外。 2. 庭前:指庭院里。 3. 两般:两种。 4. 酿做:酿成。 5. 孤灯暗淡欲残时:形容灯光微弱,天色将晚,快要熄灭了。 6. 檐牙:屋檐上装饰的龙头。 7. 滴沥:水滴落的声音。 8. 不堪听
【注释】 1. 采桑子:词调名。又名“采桑子令”。 2. 前题:题目。 3. 井臼:泛指家务。 4. 德曜高标:德操美好,志向远大。 5. 庑下梁鸿:梁鸿,东汉末年的隐士。他在长安城东的一间茅屋内,以织席、喂蚕为业。后来,他与妻子孟光一起,隐居于深山之中。 【赏析】 此词是作者在一次春夜中所作。词人借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词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清新隽永,语言优美流畅
【注释】 鏦铮:形容金属撞击声。 萧瑟:形容风声凄厉。 交飞庭叶:落叶在空中飞舞。 归鸦乱集:乌鸦在树间飞翔,聚集。 紫斜阳:夕阳偏西的颜色,紫色。 高楼薄暝:高楼上灯火稀疏。暝,指天黑。 骑鲸人:传说中能驾鲸的人。 寒衣谁织:没有人缝制寒衣。 【赏析】 此词写暮秋景色。开头一句“秋风急”,是说秋风来得急。这秋风挟带着萧瑟的声响,吹落了疏林中的树叶,也吹来了归巢的乌鸦。接着写“疏林隔”
【注释】 1. 采桑子:一种词调名。又名“采桑子慢”、“采桑子令”。 2. 四妹:指作者的四妹。 3. 闺中:古代女子在室内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女子的居所。 4. 娇小偏怜女:形容女子美丽娇小,因此格外受怜爱。 5. 黛染螺鲜:用黛青(一种化妆品)涂抹在眉毛上,使其颜色鲜艳,如同螺壳般光滑。 6. 鬓腻云妍:形容女子的鬓发细腻如云,面容艳丽如花。 7. 阿母亲为整翠钿:阿母(母亲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