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隐灯疏,梅含香细。可怜人醉东风里。密云纤雨糁长空,丝丝点点三更矣。
旧梦谁寻,新诗难记。薰笼只索和愁倚。数来已自费功夫,由他迸做春江水。
【注释】
莎:同“莎罗”。
含:蕴藏。
纤雨糁(zàn)长空:小雨点打湿了天空。糁,本意为小石粒或砂土,这里指细小的雨点。
三更:半夜。
旧梦谁寻:往日梦中的情景还有谁去寻找呢?
薰笼(fēng lú):熏香的炉子。
【赏析】
《踏莎行·春宵听雨》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于元丰八年(1085)在杭州任通判期间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沉感慨。全词以夜雨为线索,从听觉、嗅觉、视觉和触觉等角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上片主要描写了雨中的景色和感受。首句“帘隐灯疏”描述了夜晚的景象,窗帘半掩,灯光昏暗,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梅含香细”则描绘了梅花在细雨中散发出的芬芳,令人陶醉。接着两句“可怜人醉东风里”则是说在这美好的春夜中,词人却感到自己像醉酒一般,无法自拔地陶醉在这片美景之中。这两句既表达了词人的无奈之情,也展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眷恋。
下片主要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旧梦谁寻”一句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如今无法找回这些梦境的无奈之情;“新诗难记”则揭示了词人为记录这些美好回忆而付出的努力,但最终却无法将其记录下来。这句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深感慨;“薰笼只索和愁倚”则暗示了词人只能在忧愁中度过这个春夜,而无法摆脱这些困扰。最后两句“数来已自费功夫,由他迸做春江水”则进一步强调了词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叹。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独、迷茫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