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注释】 ①方彦:即方干,唐代诗人。稽(jī)母:敬爱母亲。安仁县:今浙江桐庐县,在浙江省西部,桐庐江上游,东接富春江,西濒钱塘江。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盐铁发运使等职,后辞官归里。②太君:对母亲的尊称。黄氏:方干之母姓黄。③成:成就,成功。④彩衣:古代富贵人家女嫁时,新娘的服饰绚丽多彩。欢笑:高兴而笑。⑤含虚台下:在桐庐县境内,传说为晋代道教上清派创始人许逊炼丹的地方
注释: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我亲身体验到了道的境界,平常的道不需要刻意去陈说。只有理解我的髓的地方没有其他的事情,想要达到真正的道需要寻找到正确的途径。 赏析:这首诗是六祖惠能传给他的弟子们的一首偈颂诗。诗人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佛学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佛教的理解。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道的存在,平时的道不需要刻意去陈说。只有理解他的髓的地方没有其他的事情,才能真正地找到道
诗句原文: 眼明身健莫扶持,遽向华堂看彩衣。 已共月明无认处,孝思休踊盖棺时。 注释解释: - 眼明身健莫扶持:形容身体康健、视力良好,无需他人搀扶。 - 遽向华堂看彩衣:突然之间,走到华丽的大厅中,观赏新娘的盛装。 - 已共月明无认处:在月光明亮的地方无法辨认新娘的具体位置。 - 孝思休踊盖棺时:表达对母亲的哀悼之情,即使棺材已经盖上了,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 赏析:
这首诗是悼念陈伯修的。 “少年科第少能攀,未及登庸梦已阑。”意思是说,年轻时就考取了功名,但是还没有到达顶峰就已经结束了。这里的“登庸”指的是达到官位或者成功,而“梦已阑”则表示梦想已经破灭。 “岂意盖棺犹有地,于飞同在戏鱼山。”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想到在他去世的时候还有地方可以安葬他,就像他在戏鱼山一样自由自在。这里的“于飞”指的是鸟儿在空中飞翔,而“戏鱼山”则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山名。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未及归来且胜游”:未能及时回来享受胜景游览的乐趣。 - “忽闻庭木已经秋”:忽然听到庭院中的树木已经秋天了。 - “罗源三十年遗爱”:罗源县有三十年的遗爱。 - “今作还山一日愁”:现在作为还山的人,一天都感到忧愁。 2. 译文: - 尚未能返回故乡享受美好的游览,突然听到庭院里的树叶已经变黄。 -
【注释】俞法曹:唐代诗人,字元吉,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唐懿宗时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诗见《全唐诗》卷五百七十一。 樽前故旧欢尤少:樽:酒杯。故旧:老朋友、老同事。欢:欢乐。尤:格外。 世上光阴惜未终:世间的岁月,可惜还没有到尽头。 去岁书来曾说梦:去年寄来的书信里曾经提到过。 攀龙应御九天风:攀附权贵,应当受到重用,飞黄腾达,像天上飞腾的骏马。 赏析: 此诗是俞法曹在朋友去世后所写
注释:喜从杨子过江湄,引起人生一段悲哀。不见武林吟笑侣,却来京口看铭诗。 赏析:这是一首悼念友人的诗,通过描绘朋友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同情。诗人通过“喜从杨子过江湄”这一描写,展现了朋友与自己曾经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但如今却因故离去,令人感到惋惜。接着,“惹起浮生一段悲”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同情和感慨。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朋友的新期待和祝福,希望他能够继续前行,追寻自己的梦想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郭将军挽辞 其二: 赳赳汾阳十世孙,胸中奇业与谁论。盖棺虽愧凌烟阁,犹有蕃豪说旧恩。 注释: (1)汾阳:地名,这里代指郭子仪的封地。 (2)盖棺:人去世后入殓,棺材盖上盖子。这里指郭子仪去世。 译文: 汾阳王郭子仪是十代的子孙,他的心中有很多奇谋伟略,但无人能够与他共同探讨。即使郭子仪已经去世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以及思想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通读全诗,然后结合选项分析判断: (1)“佛书看尽更何忧,不怨生前未是侯”的意思是:把佛经读遍,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我生前没有封侯拜相,也不怨恨。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胸怀,他并不为个人的得失所困扰,而是以达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佛书”即佛经,这里指佛教经典著作。“不怨生前未是侯”意思是说,生前没有受到封赏爵位
诗句注释: - 信到温陵不忍闻:指收到书信到了温陵(今福建泉州)时,心情难以承受,不愿听闻。 - 使君何往尽沾巾:询问使君(对地方长官的尊称)将去何处,是否都会泪湿巾帕。 - 最高仙桂君家物:最高贵的桂花是君家之物。 - 更起黉堂遗里人:重建学堂以纪念里巷的人(指故去之人)。 译文: - 信到温陵不忍闻:当收到从温陵(今福建省泉州市)传来的消息时,黄裳的心情无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