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
【注释】 寓兴七首:即《咏怀七十二首》。 天地无他功:指天地自然运行,没有人工之功。 其妙在自然:自然的妙处,在于自然而然的运行。 尧舜(shù)无他圣:尧、舜二帝都是圣人。 其要在知贤:圣人的关键在于懂得如何选拔和任用贤人。 识贤无他术:识别人才的方法没有别的什么特殊技艺或方法。 观其出处焉:观察一个人的出处,就能知道一个人的品质如何。 徒云能则天:如果只是空有才能而不知道如何用人
逐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首: ```plaintext 圣人不避嫌,小人不避耻。 ``` 注释: 圣人不会因为别人的闲言碎语而避讳,小人也不会因为羞耻而隐藏。 第二首: ```plaintext 伊尹放太甲,董贤居高位。 ``` 注释: 伊尹曾放逐过太甲(商汤的长子),而董贤也曾担任高位。这里暗示了权力和责任的重要性。 第三首: ```plaintext 嗟嗟若此人,堪爱复堪鄙。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然后逐步展开赏析。 诗歌内容分析: 1. 上知府赵侍郎二首其一: - 题目中“上知府”表示这是一首官员的诗,而“赵侍郎”则指明了这位官员的身份。“上知府”通常指代高级的地方官或知府级别的官员。 - “其二”则意味着这首诗是第一部分的续接,可能包含了与第一部分相同或相似的主题。 2. 往哲英灵在,重生出镇初。: - 这里表达了对古代贤能者的缅怀
【注释】 ①寓兴:寄托兴亡之感。 ②秦鉴:镜子,比喻明君。 ③烛:照亮。 ④楚剑:楚国的宝剑。《庄子·渔父》:“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夜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⑤自利:自用。 ⑥自杀戮;自取灭亡。 ⑦若跣瞽目:就像瞎子一样。 ⑧践险途:在艰难险阻的道路上行走。 ⑨颠覆:覆没,倾覆。 ⑩昧:不明白,不了解。 ⑪宝器:指好的东西。 【赏析】
每念李斯的首级,不及严光的足。 李斯因贪恋权势而丢了性命,他的首级成为世人笑柄; 严光则以高洁的节操,得到了汉光武帝的赏识和重用。 李斯首级不自保,严光足舒帝腹。 李斯因贪恋权位,最终身首异处; 严光却以清廉的品格,赢得了皇帝的青睐和信任。 我心异老聃,惊宠不惊辱。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惊宠辱; 而我心怀壮志,不为名利所动。 岂敢示他人,吟之将自勖。 我不能轻易地展示我的才华
注释: 伯夷不是喜欢挨饿,展禽不是喜欢被贬斥。 圣人不会为了私利去做一些事,他们的行为是为了让后世的百姓得到好处。 伯夷和叔齐如果只是为了俸禄而活着,那么乱世又怎么会被制止呢? 展禽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离开,那还有谁会愿意辅佐国家呢? 他们的追求是不同的,但他们的道义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天下的太平。 赏析: 这首《寓兴七首》是一首借古讽今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比古代的伯夷、叔齐和展禽
【注释】 将钺截琼瑶:持着斧头砍断了玉。比喻执掌大权,治理国家。亲题寄山野:亲自题写并邮寄给隐居在山中的友人。 喜若再和羹:高兴地像能再品尝一次美味的羹汤。 重啖炙:又品尝肉食(烤肉)。 身在蜗庐中:身在简陋的居所里。蜗庐,蜗牛之居。 心悬雀台下:心里牵挂着雀台(即洛阳)的事情。 龙门许复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再次登上龙门,进入官场做官。(龙门指科举考试) 奔驰宁俟驾:奔波忙碌
注释: - 旧友敦诗将,边城辟去初。 - “旧友”指的是赵推官,他们曾经是朋友。“敦诗将”指的是赵推官擅长诗歌创作。“边城辟去初”指的是赵推官被派往边疆城市任职的开始。 - 坐筹销剑戟,行李减琴书。 - “坐筹”指的是坐下来策划或思考问题。“销剑戟”指的是消除战争和纷争。“行李减琴书”指的是减少携带的物品,如书籍、琴等。 - 虏帐应先遁,屯田想未锄。 - “虏帐”指的是敌人的帐篷或营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具体的诗句体会思想情感。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着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尧水不垫民”“唐祚溺”:尧时天下太平,没有洪水泛滥;唐国昌盛强大,不会沉沦。“兵处洗不得”:战争发生的地方不能冲洗。“翻为天下污”:反而使天下百姓受到涂炭
诗句释义: 1. 圣主忧民意,过于民自忧。 —— 此句表达的是一种国家领袖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关怀。 2. 一麾常慎选,八使更亲求。 —— “一麾”指古代官员的一种官职标志,这里比喻国家的治理;“慎选”和“亲求”都强调了对官员的严格选拔。 3. 车马皆新赐,江山半旧游。 —— “新赐”可能指的是皇帝或朝廷对王博的赏赐,而“旧游”则表达了他对江南地区的熟悉感。 4. 蛮旌飘后骑,水弩下仙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