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祖钦
诗句释义与赏析 原诗: 本不曾来亦不去,百二十日如是住。 昨夜西风忽转头,花开阑畔木犀树。 收拾行囊话起单,集云东湖来去间。 双桂枝头冷消息,却与荷花香一般。 译文与注释: 1. 本来上人 - 这一句可能是指某个修行者,或是一个不问世事、清心寡欲的人。 2. 本不曾来亦不去 - 表示这个人从未离开过这里,也未曾到其他地方。 3. 百二十日如是住 - 描述此人在此居住了一百二十天,没有迁移
了恩典座 十二时中,承谁恩力。 俯仰折旋,不须外觅。 着衣吃饭,一了便了。 开眼天明,是谁不晓。 大地沙门只眼睛,丈六金身一茎草。 注释: 1. 了恩典座:意为领悟佛法的真谛,坐得安稳如座。 2. 十二时中,承谁恩力:指修行人要在十二个时辰(即昼夜)中,承受佛法的恩德力量。 3. 俯仰折旋,不须外觅:形容修行人面对生死轮回时的自在从容,不必寻求外界的帮助或依靠。 4. 着衣吃饭,一了便了
这首诗的译文是:真惠上人 认为佛祖像太阳一样,具有智慧和慈悲。 这句话虽然正确,但并没有体现出佛祖的智慧和慈悲。 就像湘江的两边一半晴朗,另一半则被云雾笼罩。 佛祖一旦升天,四海之内就会变得明亮。 他手中的杖头翻动,却能轻松地转身离开。 不移跬步就能到达潭城,与人们相逢,详细地讲述未来的事情。 注释: 1. 真惠上人:指真惠禅师,唐代高僧。 2. 将谓如来:认为佛祖像太阳一样,具有智慧和慈悲。
【注释】 ①偈颂:佛教语,指诵念佛经时所作的唱词或讲说的韵文。 ②恶冤雠:仇人,敌人。 ③有道:有道德的人。 ④作对头:成为对立面。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佛教僧人不学佛法、不与善人为伍而与山中强盗结仇的诗。 此诗是讥讽寺院中和尚不守戒律,不学好,反而同社会上的歹徒勾结在一起。 全诗分两层意思。前六句写僧人与山民结仇,后两句写僧人与山民结为同盟军。 第一层(前十句),诗人先从寺庙里写起
【注释】 宗正:官名,即宗室之长。上人:僧人的尊称。 金襕:袈裟上的金线装饰。何物:有什么。倒刹竿:寺庙中用于驱邪的木制或石制的短棍。 亘古:从古至今。全提句:全部提出来。好向声前着眼看:在声音之前仔细辨认。者是:这。衲僧:出家人。衲,指和尚的僧衣;者,代词,这。只者:只是。汝:你。今:现在。已得:已经得到了,得到正统宗旨。 寄集云单号别传:寄集在《法界音义》,别传有《大乘经疏》等
绍隆上人 行以德绍,道以时隆。 浮薄在彼,端确在躬。 衣单下事还一同,道德言行诚明中。 语默动静昭日月,折旋俯仰生春风。 上人夏在集云峰,倏起湘江归兴浓。 庭前索索飘井桐,赤肩担瘦筇。 注释:绍隆上人:指绍隆禅师,唐代僧人。德绍,德行的传承。道以时隆:道业随时代而发展。浮薄:浮华轻薄。端确:端正稳重。衣单下事还同:衣着简朴,但行事如一;道德品行真诚光明。诚明中:真实、光明。语默动静昭日月
诗句释义: 1. “送光后堂”:这是诗人在送别一位女子回家的场景。"光后堂"通常指的是古代女子的居室,这里暗示女子可能刚从外面回到家中。 2. “春风恶,春风恶”:重复使用“恶”字加强了春天寒冷、刺骨的感觉。这种用法在诗歌中常用来强调某种情感或状态。 3. “一夜梅花尽吹落”:这里的“梅花”象征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而“尽吹落”则表达了春天的迅速和强烈。这两句描述了春天的严寒和梅花的凋零。 4.
【注释】 惠洪上人:指慧洪禅师。惠洪,俗姓黄,号参寥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诗人、画家。宋初佛教禅宗高僧,有《参寥子诗集》。洪蒙既判,惠然红日:指天地开辟,红日高照。洪蒙,指宇宙的混沌状态。惠然,形容惠施的恩泽普施于万物。红日,太阳,指日出之时。即心是佛:佛教教义,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只要内心清净,就能成佛。 尘沙刹海,遍界发辉:佛教用语,指无边的佛法。沙,指世间万物。刹海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道契佛祖,身自康宁。- 这句话表明了诗人对上人的信仰和期望。通过“道契佛祖”,表达了相信佛教教义能够引导人走向健康和平的生活;而“身自康宁”直接表达了希望上人身体健康、心灵平静的愿望。 2. 行笃言寡,名香德馨。- 这句反映了上人行为稳重,言语简洁,品德高尚且受到人们的尊重。 3. 一尘不染,千里前程。- “一尘不染”形容其内心纯洁无暇,不受外界污染
【释义】 达磨赞:达摩是禅宗六祖,唐代僧人。此诗赞美他的禅学思想。首句“九年壁观显家风”,“壁观”,指佛教禅宗的坐禅。达摩在南方弘扬禅法,历时九年才到北方传教,这期间他在少林寺内静坐参禅,所以后人称他为“壁观”。“显家风”即显示家族的风范,这里指其禅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和启迪。“半是真诚半脱空”,“真诚”与“脱空”相对,前者指禅宗的修持,后者指禅宗的悟性,二者皆为佛教修行中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