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夔
续感兴二十五首 扬州旧服卉,木绵白茸茸。 缕缕自余年,纺绩灯火中。 织成一束素,上有浴海鸿。 岁寒若可恃,凄凄凛霜风。 昨夜县牒下,头纲出城东。 殷勤赴官急,瘢疮免殷红。 我寒那可忍,负此卒岁功。 不知落谁手,输入秦娥宫。 【注释】 (1)扬州:即今江苏扬州。 (2)卉:植物。 (3)木绵:棉花的俗称。 (4)缕缕:一缕一缕。 (5)余年:指剩余的岁月。 (6)织成:织好。 (7)浴海鸿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大块无私运,万象同一陶”的意思是天地间万物都受自然的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大块”指大地,“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天地间的一切都是自然规律所支配的,一切事物都是被同一的规律所支配,这就是大自然的作用。诗人用“造化”二字,表明了对自然界的尊重。“造物者”指自然规律,“运”是运行的意思。诗人用“造化”,即自然规律来比喻
【注释】 老氏:老子。啬( sè ):节俭。生:指《淮南子》中的《原道训》。并力攻一境:集中力量攻击一个目标。深入黑暗中,杳杳无光景:深入黑暗之中,看不见光明。杳杳:形容昏暗。 佛氏:佛教家。《楞严经》说:“如来藏”是“真如”的分身,是佛性,所以叫“佛氏”。定:禅定,指心念专一,不为外物所动。百动不离静:《楞严经》说:“万法皆空”,一切现象都是空的,没有固定的形态,所以百动不离静。了了谁在眼
【注释】 匣空:指匣子里没有东西了,比喻没有依靠。龙得偶:龙得到了伴侣。厨封画通神:厨房里的食物可以通神。种瓜客:像瓜客一样种地的人。秦:指秦地,古时秦国之地。祖龙:秦始皇。灞水春:指灞河上春天的景色。将军檄:将军的文书。丞相茵:丞相的座位。刍狗陈:指祭品。陶朱:即范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去越:离开越国。载窈窕:载着美女窈窕如云。千金散贱贫:指用金钱来帮助贫穷的人。白云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掌握。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的题型,答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句子,结合全诗理解分析,重点把握诗句的意思,然后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续感兴二十五首”,即《续感兴》二十五首。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绝组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禅宗思想的理解与认同。 “瞿昙未生世,摩诘果谁宗”意思是说:释迦牟尼还没有出生在世间
注释: 文章不用世,毫端弄春妍。 满听疑可采,蹑空若浮烟。 君尹西都日,琅琅贾董篇。 如种田得谷,如凿井得泉。 子虚与大人,缥缈凌云仙。 簜节病桑梓,不置巢边鸢。 问君取士意,取士当谁先。 勿取春华艳,祇取秋柏坚。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续感兴二十五首》中的一首。诗中描绘了杜甫对人才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人才应该注重品德和才能,而不是只看外表和才华是否出众。 杜甫认为文章不应该用来追求名利
金陵旧长安,谯郡今丰沛。 吴州对楚山,二水相萦带。 团团清淮月,久落青天外。 译文: 金陵是昔日的长安,现在变为了谯郡。 吴州面对楚国的山峦,两江水环绕着它们。 清淮如圆月般明亮,却在青天之外渐渐消逝。 长江穿越蜀地进入岷峨山脉,奔流不息地奔向吴会。 一旦金翅高飞,万丈铁锁便被粉碎。 列郡变得空荡荡,故国的丛林依旧郁郁葱葱。 我升高望向中原大地,极目远望黄河和泰山。 大运有奔溃之势
【注释】 大化:天地万物的造化。不齐:不整齐,不统一。 人事:世事、人间的事。固:本来。多缪:错乱。 牙角:比喻人的锋芒和才智。啮且斗:相互争斗。 椅桐:指高大挺拔的树木。中:指中心或内部。 徘徊:犹豫不决,迟疑不决。束孤咮(jiǎo què):束缚、拘束。 人情:人的感情。盛衰:兴盛与衰落。迭起仆:交替发生,轮流出现。 定分:确定的标准和规矩。气数:命运或天数。安能囿(yòu):怎么能受拘束呢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然后翻译,最后给出注释和赏析。 诗句: 1. 铜驼向京洛,千里牵双轮。 2. 分不埋荆棘,去邺复还秦。 3. 自辞秋风客,不浪五百春。 4. 悲欢与穷泰,过眼如飞尘。 5. 眷言返桑梓,茂陵翳荒榛。 6. 忆昔禹铸鼎,罗缕九土珍。 7. 犹嫌问轻重,推落泗水滨。 8. 况尔不任重,顽钝磨不磷。 9. 未知从此去,何时免漂沦。 10. 勿叹流落苦,渠更多阅人。 译文: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现象的五言诗。下面是逐句翻译和解释: 1. 云日半解驳,东上雨中晴。 注释:天空中的云和太阳相互交错、交织在一起,仿佛被雨水洗涤过一样,从东方升起后天气变得晴朗。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日出景象,通过对比“云日”(即云与日)的相互作用来突出其壮观和变幻莫测的美。 2. 不知谁幻化,倏然成气形。 注释:不知道是谁创造了这样的幻象,转眼间就形成了气体形态。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