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注释】报道花开方自喜,忽闻花落更成伤。东风太是无情物,故作春来一日狂。 【赏析】此诗写春光易逝的感慨,借咏花以抒情,托物言志。首句“报道花开方自喜”表明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次句“忽闻花落更成伤”,却表现了诗人对花落的惋惜之情。第三句“东风太是无情物”,“无情物”指春风,春风不因花儿凋谢而停歇,反使花儿飘落。“故作春来一日狂”是诗人由“无情物”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感叹人生无常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第1句:“青李来禽亦甚都,木奴应未肯为奴。” - “青李来禽”指的是青色的李子(青李)吸引了很多鸟类前来觅食,这里的“禽”指的是鸟。 - “木奴”指的是一种树名,也称为木瓜或番木瓜。 - “甚都”表示非常多,非常茂盛。 - “应未肯为奴”则表达了树对自己被当作果实采摘的不情愿态度,即它不愿意被当作工具。 - 第2句:“他年若论封侯事,乞取东山一曲湖。” -
【注释】 次日:第二天。 匏:即李匏,作者的朋友。 以雨阻:因下雨而耽搁。 纪旧约:记下过去的约定。 方冬海市见文登:正逢寒冬时在海市(今山东蓬莱)看见文登(即文登阁,在今山东蓬莱县)。 文登:《太平寰宇记》卷一○四引《齐乘》:“文成山在登州东南三十二里,有文成堂、文光殿。”文成,即文登阁,在登州(今蓬莱)东南三十二里。 常怪坡翁自托能:常常感到很奇怪,坡公(苏轼,字子瞻)自己夸口说自己才能出众
何须千树说玄都,桃李从来是仆奴。 读罢坡翁春色赋,坐令春酒变成湖。 诗句注释与赏析 - 何须千树:不需要很多树木来象征玄都。 - 桃李从来:自古以来,桃树和李树都是园艺中的常客。 - 仆奴:仆人或奴隶的称呼。 - 读罢:读完之后。 - 坡翁: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 - 春色:春天的美好景色。 - 坐令:使得。 - 春酒:春天酿成的美酒。 - 变成湖:美酒如同湖水一般,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故事
【注释】梨花:梨树的花朵,白色。缟袂单:白色的衣裳。玉质:指女子肌肤如美玉一样白净。脂粉:搽在脸上的化妆品。残妆:未干的梳妆。 译文:佳人默默地立在春天寒风中,细雨轻风中她披着洁白的衣裙。她的皮肤像美玉一样白净但似乎有点嫌脂粉污浊,于是便将残妆清洗一遍以寻求主人的赞赏。 赏析:诗的首句“佳人默默立春寒”,描绘了一个静立的佳人形象,为全诗定下了宁静而又清冷的基调
这首诗的原文是: 匏庵约山行以秉之弟初至不赴 西山尝向梦中登,骑马相从却未能。 春日山行应更好,新诗莫惜借人誊。 下面是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第一句:“匏庵约山行以秉之弟初至不赴” - 释义:匏庵邀请我一起去山上游玩,但我的弟弟刚到而没有参加。 - 译文:匏庵邀请我一同前往山上游玩,但我弟弟刚到达这里就没能参加。 - 注释:匏庵,即王定国,他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儿子,字定国。 第二句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全诗的能力。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答题时要注意把句子的意思说出来,注意重点字词的意思,比如“玉立娟娟”中的“玉立”指竹子挺拔的样子,“娟娟”形容美好的样子;“昆山”指代昆山山,“传神”是形容竹画或竹刻等作品栩栩如生、逼真传神;“乌台”指御史台
【诗句释义】 余:我。断送迎久矣:长久以来,我一直在为你送别(指严维中)。内翰:朝廷的高级官员。严维中:名维,曾任内翰。奉使三湘:奉命出使湖南一带,这里泛指到外地去。还过吴治具邀余过虎丘:回到苏州时,准备邀请他一同游览虎丘。虎丘:苏州著名古迹。余不能辞也:我不能拒绝他的邀请。赋诗一笑:写诗给他开玩笑。 【译文】 我看遍了苍梧山外山,吴中地区仍然喜欢那小孱颜。 如何地主反为客,多少荣华道路未得闲暇
诗句原文: 空庭香雪夜生辉,除却梅花见总非。 一种风情还自别,始知西子胜杨妃。 注释: - “空庭”指的是一个空旷的庭院。 - “香雪”指的是雪花散发出的香气,给人一种宁静和纯洁的感觉。 - 夜晚,月光照射在庭院中,使得雪花更加明亮,仿佛被点燃了一般。 - “除却”表示除了其他事物外,只有梅花存在。 - “总非”表示没有其他的花卉与之竞争,显得特别突出。 - “风情”指的是花的风姿和气质。
【注释】 猗兰:香气四溢。操:操持,把持。修竹:高耸的竹子。娟娟:秀丽。君子心:高雅的心志。空谷:空旷的山谷。日斜:太阳快要落山了。人不到:没有人经过。可怜:可惜。荆棘:带刺或长满杂树的灌木。漫同林:随意生长在一起。 【译文】 幽居在兰花丛中的隐者,手执兰草清香自赏;高耸的竹子上端直而秀美,君子心怀坦荡无邪。 山谷中清幽雅致,日色已斜,无人经过;只见野草闲花,随处生长,与高大的竹子混杂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