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这首诗是明代李攀龙的五言古诗,描绘了作者游览老君岩时所见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和赏析: 1. 去老君岩数里山洞益奇 - “去老君岩数里”表明地点在老君岩附近,“山洞益奇”说明山洞更显奇异。 2. 日南道院亦供老子 - “日南道院”是指位于日南郡(今越南中部)的道观,“老子”是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名字。这里的“供”表示供奉。 3. 我昔道豳陟彼岨 -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留别友人仲昭而作。首联写诗人与友人离别,诗人身不由己,无法去赴约;友人失君还自来,可见两人友情深厚。颔联写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关心,轩窗积尘寸,一一为我开,诗人担心朋友的轩窗积灰尘,希望他时时开窗通风。颈联写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牵挂,诗人担心朋友撑胸郁梁栋,吐地成楼台,希望他身体健康,不要过度劳累。尾联写诗人对朋友的安慰,委蜕等一寄,遑知华屋哀?牡丹正向阑,红白香作堆
【解析】 1.题中“荷兰虽小国,为政有经程”两句出自明末爱国诗人屈大均《登龙山》,作者以荷兰为例,指出了治理国家要有长远规划的道理。“爪哇”是今印度尼西亚的旧称。“八首”指的是《登龙山诗》中的八首。 2.题中“所实在农牧”两句出自明末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王夫之《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作者通过对比,指出爪哇人善于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山野间”指爪哇山区,“弥望”指四周都是一片绿色。 3
【注释】 晓行犯岚瘴:早晨在行进中,遇到瘴气。犯:触犯;岚瘴:山岚瘴气。 赖有浩然气,流布弥四肢:依靠正气充盈,它流遍了全身。浩然气:指正气。 茫茫九州域:辽阔的国土。九州:古代称中国为“九州”。域:地域、领域。 民物畴纲维:百姓事物都处于混乱状态。民物:指人民和万物。畴:通“愁”,忧虑、困扰。 筋脉坐弛散:筋骨肌肉都处于松懈、松弛的状态。坐:静止不动。弛散:松散、松弛。 盭肿疾不治
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八首 观乡知道易,南来吾亦云。 庶几结绳治,土番诚狉榛。 即吾漳泉旅,流寓忘冬春。 近者再三世,远或逮云昆。 言服化异俗,发辫犹仅存。 一朝横舍立,群岛书同文。 庙祀奉至圣,天颜拜至尊。 但祝国强盛,不必身被恩。 传食愧及我,礼质情弥敦。 四旬太卒卒,自疑游桃源。 注释: 1. 观乡知道易:观察乡间容易了解事情的真相。 2. 南来吾亦云:我来到南方也容易了。 3. 庶几结绳治
这首诗是诗人回忆在爪哇岛游玩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第一句"竺教昔南暨",意思是佛教在印度曾经非常盛行。"竺"指的是印度,"教"指的是佛教,"南暨"是指南方。这里的"南暨"可以理解为佛教的盛行范围广泛,甚至到达了南方。第二句"疑在齐梁年",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佛教的盛行时间,有一种怀疑,因为在齐梁时期(公元501-557年)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第三句"鞭石造万像"
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八首 承平重海禁,金钱防外流。 顾利市舶榷,不为人满谋。 潭潭白玉堂,车马拟王侯。 岂无邦族念,老死沦炎洲。 输税既不赀,遗产常见收。 故知莫我谷,欲归宁且留。 覆车纵弗戒,怀璧庸非尤? 新喜诏改制,吏良政傥修。 犹是赤子俦
这首诗的原文是:舟中示林鸿懋苏郁文二生从往爪哇视学 向时目笑怡山僧,持牒走海如户庭。 禅房荔熟付徒辈,日与贾贩相将迎。 老来牵率亦至此,雪浪山立扬冬舲。 七洲洋过裸且汗,镜面静数鱼飞行。 越裳一发渺波际,雨脚漏日忘阴晴。 汉唐旧版忍捐畀,遑校岛屿淩南溟。 流人役属那择主,襁负满载轻重瀛。 虞衡失职况地宝,坐弃此众资驱令。 近闻金银动折阅,廛市颇亦伤繁征。 计然泛胜古有学,莫倚侥幸操奇赢。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我生三岁便随宦,龆龀已行天下半。” - 注释:我三岁时就开始随父亲(宦)出行。 - 译文:我三岁时就跟随父亲四处奔走,已经走遍了天下一半的地方。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就跟随父亲四处奔波的艰辛和对世界的好奇,也体现了父亲的远见和责任感。 2. “廿龄偕计始离亲,今汝速游未及冠。” - 注释:二十岁时我们才决定离开家,而现在你即将开始游学日本还未到成年之时。 -
【注释】 1. 西历:按西方历法计算的日期。 2. 元日观:新年时观看操练军队的活动。 3. 户:指家,这里指自己的家。 4. 趣起:迅速起身。 5. 空市出:街上空无一人,只有士兵在操练。 6. 铠仗初明:铠甲和兵器刚被擦亮。 7. 公元日:元旦或新年。 8. 岁例:年例,即按传统习惯进行的仪式、活动。 9. 实程:确实进行的活动。 10. 整旅将司令:整饬部队,指挥军队。 11. 大豪以众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