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祥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少女互相称呼对方乳名,并模仿其声音的场景。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两位少女之间的亲密关系。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沁园春·同女伴互道小名 绣帖针慵,篆篝烟腻,春困瞢腾。恰踏青姊妹,归来斗茗,学书邻女,央与调笙。并影生怜,偷闲觅会,总把风流各自矜。嬉游罢,更量鞋比髻,一样心情。 注释: - 绣帖针慵:绣贴在枕头上的针,懒得去弄它。 - 篆篝烟腻
【注释】 席上:泛指宴会场所。 得:被 云影细沉,脂檀微辨:云影子轻轻的落在身上,檀香的味道也隐约可闻。 风丝轻贴,绛白相将:风吹过,轻轻地贴着脸颊、嘴唇,红色的腮红与白色的唇膏相映生辉。 曾赊取、酒城天不晓:曾经在酒馆喝酒到夜幕降临,那时天色已经暗下来。 词阵字俱双:在宴会上,我吟诵的词和写的字都成双对。 末利:女子发髻上的装饰物,即发簪。 晚髻:晚上梳妆的发髻。 夫容霞缬
【注释】 带露:早晨的露水。 拈花:用手势轻轻触花,以示意爱意。 迎凉支镜:手拿镜子照看自己。 日影才升:太阳刚升起。 争奇梳插:争奇斗艳地梳妆打扮。 斩新裁剪:非常新颖、时髦的裁剪方法。 四五铢轻:指丝缕细薄,像四五铢(古代重量单位)那么轻,形容衣服质地轻薄。 杨枝:柳树枝条,这里指观音菩萨。 半天鹦鹉:在半天高高的树梢上,像鹦鹉那样鸣叫。 纱窗:用纱做的窗户。 理青丝三尺:梳理着长长的青丝发
沁园春·送沈方邺归宣城,兼示蒋大鸿 词牌:沁园春 诗句: 句宛溪声,敬亭山色,近复佳么。记秋深枫槲,芒鞋遍踏,春先梅柳,藤杖频过。怀谢空存,玉笙重到,此日人间感慨多。还堪笑,是君来邗上,一样蹉跎。 注释: 句:指句溪的流水声。宛溪:在安徽宣城市境内。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境内。佳么:美好的意思。 译文: 句溪的水声、敬亭山的色彩,近来又变得美好了吗?记得秋天时,我骑着芒鞋遍访了句溪;春天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赏析诗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需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即可。然后要明确具体的赏析要点,即:诗歌中哪些意象或句子值得玩味;这些意象或句子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或表达的思想感情。 (1) “客怀多。尽酒浇不尽,无计与腾那”,意思是:我的客情太多,尽管我倾尽心力地痛饮美酒
注释与赏析: 1. 较量寒消,排当花了,恰值清闲。已携将小妹,绣翻异本,教他雏婢,香拣深斑。 译文:比较着寒气消退,花儿开放,正好是闲暇的时候。已经带着小妹妹,把不同颜色的花都绣了一遍;又教那些年轻的女仆,挑选出颜色深的花朵。 2. 重幕须褰,脱绵正可,莫任春光渐渐阑。红毡列,早龙珠麟首,金粟同安。哀牢细织兰干。 译文:要打开帘子让暖风吹进屋里,换上新棉被正合适。不要任凭春光渐渐逝去
诗句释义 1 嫦娥:指的是月亮,常在诗词中象征清辉、美丽。注释:此处指月亮,借以形容歌姬楚云的美丽与气质。 2. 怯清影:形容害羞或不习惯面对明亮的月光。注释:指楚云羞涩地不愿意直视月光。 3. 暂别蓬山下尘境:比喻暂时离开世俗的纷扰。注释:比喻暂时从繁忙的生活状态中抽离出来。 4. 来作春风管领:意味着她将引导春风,如同春风的使者一样。注释:比喻楚云具有引领和控制的能力,能够影响周围的环境。
这首诗是李云田为周少君宝镫坐月浣花图题写的。诗中描述了一幅春夜浣纱图,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诗人通过对画中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第一句“何来周昉,偷出深闺一罅。”意为:何人画出这幅画?原来是偷偷地从深深的闺房中取出来的。这里的“周昉”是指唐代著名画家周昉,他擅长画仕女图,被誉为“周美人”。这句诗通过对比,暗示了这幅画的珍贵和难得。 第二句“除绣帖针床儿女事,都阁起
【注释】 彩缯:彩色丝帛。 画中形现:指在画中出现。 蘅芜:草名,这里指女子。 重携手:再次牵起她的手。 翠钿:镶嵌有翠鸟羽毛的首饰。 一尺柳丝,瘦来有几:意思是柳枝纤细,瘦得只剩下几根,形容女子的身材。 两痕山影,淡了还曾:意思是山的影子只有两道痕迹,虽然已经淡去,但还是曾经存在。 谢天公:对天的感谢。 花神:花的精灵,这里是比喻女子的芳魂。 许结:允许相会。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把握全诗的内容,从炼意、炼字、用典等方面进行赏析,注意抓住诗歌中重点诗句进行分析。 第一句“几回新声度”,点出词人多次吟诵的情节;第二句“娇眸转”写女子的眼神,“依约如有微词”写出了女子眼中流露出的不满与怨情;第三句“愁煞司空常见,轻简芳姿”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欣赏之情;第四句“谁携来绣幕”,表明是有人为女子带来了绣幕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