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新声度,娇眸转、依约如有微词。愁煞司空常见,轻简芳姿。
谁携来绣幕,炉烟护者,贮将金屋,诗卷酬之。只怕书生分薄,端又参差。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把握全诗的内容,从炼意、炼字、用典等方面进行赏析,注意抓住诗歌中重点诗句进行分析。
第一句“几回新声度”,点出词人多次吟诵的情节;第二句“娇眸转”写女子的眼神,“依约如有微词”写出了女子眼中流露出的不满与怨情;第三句“愁煞司空常见,轻简芳姿”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欣赏之情;第四句“谁携来绣幕”,表明是有人为女子带来了绣幕等物品;第五句“炉烟护者,贮将金屋”,说明女子被安置在豪华的环境中;第六句“只怕书生分薄,端又参差”,表明诗人担心的是书生们会因贫贱而无法得到美女的青睐;尾句“只恐绿窗朱户,寒风透入”。
【答案】
【译文】
几次吟唱新曲调,她的眼睛转过,好像有话要说。愁苦的是司空见惯,轻易地就轻率地改变了自己美好的容颜。是谁把绣帐带来,炉火旁边守护着,把美女安置在华丽的屋子里。怕的是书生们因贫穷而得不到她的爱怜。只恐怕那窗户紧闭的绿竹红楼,寒风吹进里面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美人之作。词人以“风流子”为题,借咏一位美人,表达了他对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的赞美之情。上片首句“几回新声度”,写词人对这位女子的思念。“娇眸转、依约如有微词”,写女子的眼神,“愁煞司空常见,轻简芳姿”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欣赏之情。下片“谁携来绣幕”,表明是有人为女子带来了绣幕等物品。“炉烟护者,贮将金屋”,说明女子被安置在豪华的环境之中。“只怕书生分薄,端又参差”表明诗人担心的是书生们会因贫贱而无法得到美女的青睐。结拍“只恐绿窗朱户,寒风透入”,写诗人对女子未来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