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琏
题霁峰园十八景:凉亭近水。槛外红桥横晓翠。满壁波光。卷上珠帘对夕阳。风来闪闪,画出苍茫浑一片。徒倚何人。薄暮高歌响入云。 注释: 1. 凉亭近水:凉亭靠近水边。 2. 槛外红桥横晓翠:栏杆之外的红桥横跨在清晨的绿色山峦之上。 3. 满壁波光:墙壁上的波浪闪烁着光芒。 4. 卷上珠帘对夕阳:将帘子卷起,面对着夕阳。 5. 风来闪闪:风吹过,波纹闪闪发光。 6. 画:形容景色如画。 7. 苍茫
注释: 1. 遮窗碧,树树势凌霄。千尺龙蛇风动影,寒生六月响萧萧。:这两句是说,窗外的树木郁郁苍苍,高大挺拔,犹如直插云霄的龙蛇。当风吹过时,树叶发出飒飒的响声,就像奏起一曲美妙的云乐。 2. 浑似奏云璈:这一句是说,这景色如同演奏云乐一般美妙动听。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霁峰园十八景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首句“遮窗碧”形象地描绘了窗外的树木郁郁苍苍,高大挺拔的景象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题霁峰园十八景 斜月穿过窗户,游仙幽梦谁能惊觉。霜花寂静而寒,鸟儿在花上独自栖息。 人的白发已白,天地何时变得老去?风吹声声入耳,声音不断让人听得饱足。 译文: 题目:《霁峰园十八景》 斜月透过窗棂,仿佛有游仙的梦境被惊扰,但谁又能醒来呢?窗外的霜花悄然落下,鸟儿在花朵之上独自栖息。人的鬓发已经变白,天地又何曾真的变老?风吹过的声音
满庭芳·七夕 彩凤同骖,蓝桥践约,神仙雅解情痴。双星才会,未必肯分离。便是年年一度,也赢得、万古佳期。银河畔、轻云一片,似曳美人衣。 金风偏着意,才侵扇影,不断荷丝。想珊珊望久,渺渺来迟。今夜深阁客馆,挑动了、多少相思。萝阴暗、轻衫凉透,月落画阑西。 注释: 1. 彩凤同骖:指天上的彩凤与地上的骖鸾一起飞行。骖,古代一车三马,骖马即副马。骖鸾即指鸾凤。 2. 蓝桥:相传为王母娘娘的梳妆台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天夜晚景色的诗歌,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夜晚的感慨和对友情的思念。 我们来看第一句“叶叶打窗棂。络纬丝多彻夜鸣。”这是对窗外景致的描绘。诗人通过写树叶摇曳的景象,以及听到的络纬鸟的鸣叫声,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氛围。络纬鸟的鸣叫声穿透整个夜晚,给诗人带来了一丝宁静和安慰。同时,这也暗示了秋天的到来,因为络纬鸟是秋天常见的候鸟。 第二句“覆屋阴疏秋到枕,三更
【题霁峰园十八景】 黏花湿柳春千顷。楼前便是西湖景。淡墨洒生绡。青山带雨描。 窗纱凝晓绿。倚遍阑干曲。荡漾一溪云。挥毫画更新。 【注释与赏析】 1. “黏花湿柳春千顷”:描述了春天的景象,花朵和柳枝因为湿润而显得格外鲜艳。 2. “楼前便是西湖景”:表明站在这楼上就能看到美丽的西湖景色。 3. “淡墨洒生绡”:用淡墨水彩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图画。 4. “青山带雨描”:描绘了雨后青山的美丽。 5.
诗句释义: - 「带」字在这里形容江楼连绵不绝,如同一条长带。 - 「蒹葭」是一种水生植物,这里用来比喻江边的景象。 - 「梦好谁惊醒」暗示着一种美好的梦境被现实所打断。 - 「渔歌相应」描绘了渔民们唱着歌,歌声与波涛声相互呼应的生动场景。 - 「点点波浮艇」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的波纹和漂浮在水上的小艇。 - 「画出苍茫」意味着江面宽阔,给人一种苍茫无边的感觉。 -
沁园春·题片石夫子独立图 有句惊人,无钱使鬼,与水同清。望长空万里,萧萧暮景,荒原一带,浩浩秋声。胸里奇书,意中往哲,此外何妨影伴形。馀何有,有奚囊锦灿,彩笔花生。 诗词注释: - 有句惊人,无钱使鬼:意思是说有句诗非常惊艳,但是却无法用金钱去请来写诗的人。 - 望长空万里,萧萧暮景:意思是望着辽阔的天空,看着夕阳西下的景象。 - 胸里奇书,意中往哲:意思是心中充满了奇思妙想
【注释】 霁(jì):雨后天晴。 摇:摇动,指水波荡漾。 【赏析】 此词咏霁峰园中的十八景,写景清幽,境界高远。上片以“碧沼”、“回廊”起兴,描绘园中景色。下片则由外及内,先写池中倒影,然后写到阶前荇藻,再写到人境,最后写玉箫声从瑶池传来。全词写景清幽,境界高远
诗句解释: - "黄土埋金粉":黄土覆盖了金色的粉末,比喻繁华终将被遗忘。 - "想吴宫、何异南柯":想象吴宫(指吴国宫廷)和南柯(指梦境)没有区别。南柯一梦,指一场虚幻的梦,暗示世事如梦,富贵如烟。 - "欢场俄顷":欢乐的时光转瞬即逝。 - "断送江山颦笑里":在忧愁和欢笑中断送了江山。 - "梧叶秋深风紧":秋天梧桐叶落,秋风瑟瑟,环境萧瑟。 - "屧廊香径":走廊旁的花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