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筠
【注释】混元皇帝:指唐玄宗。太伯全至让:指晋太伯(又称仲雍)。全至让,表示完全的谦让。远投蛮夷间:指晋太伯在周文王去世后,离开周室,奔吴。去国不复还:指晋太伯离开自己的国家,永不回来。尊荣比蝉翼:比喻尊贵如蝉翼之轻。蝉翼,蝉的翅膀薄如蝉翼,喻尊贵。道义侔崇山:比喻道义崇高如崇山峻岭。侔,同。元规与峻节:指晋太伯的德行高洁,有高山流水之德。历世无能攀:指历代君王都难以企及晋太伯的高风亮节。
诗句解析: 1. 展禽抱纯粹 - 展禽:指展禽(史展),古代传说中的贤人。 - 抱纯粹:怀抱纯正、纯洁的品质。 2. 灭迹和光尘 - 意指消除痕迹,与光同尘。 3. 高情遗轩冕 - 指高尚的情感不拘泥于世俗的礼教和官位。 - 轩冕:古代官员的帽子,象征官职和地位。 4. 降志救世人 - 降低自己的志向去拯救世人。 5. 百行既无点 - 形容其行为完全符合道义。 - 无点:没有瑕疵。
【注释】壶丘:地名,在今山东济南市。季咸:人名。曜:通“曜”,炫耀、显示。御寇:人名。至人:指高士。感变:感应变化。无朕:没有迹象。元化:元气。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混元皇帝”的颂扬。首联写其道术之玄虚深奥,非寻常所能了解;颔联写其学问之浅显,难以测度;颈联写其道术之高明,令作者产生怀疑;末联写其道术之高远,令人感到不可企及。全诗表现了作者对“混元皇帝”的敬仰之情
高士咏混元皇帝 世间的人喜欢追求名誉和声誉,就像古代的贤人一样,他们为了追求名声而努力。 颜阖遵循的是无名之道,他过着简朴的生活,与牛为伴,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逃避世俗的束缚,鄙弃华丽的束帛,只愿生活在简陋的茅茨之中。 托庇于世外的尘埃之上,放浪形骸,不为世人所知。 译文: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总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和尊重,就如同古代的贤人一样,他们为了追求名声和声誉而努力奋斗。然而
【注释】 1.接舆:指楚国的狂士接舆(接舆,姓接,名舆)。 2.冲玄:道家指清静虚无。 3.伉俪:夫妇。 4.征聘:征召聘请。 5.耕绩:耕种和收获。 6.文宣:指周文帝。 7.龙德:指汉光武帝刘秀。 8.峨嵋:山名,在今四川峨眉县。 【赏析】 《高士咏混元皇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诗。此诗以颂扬隐逸之士为主旨,全篇采用赋体,用“接舆”、“文宣”、“龙德”等典故,歌颂那些不慕荣利
【解析】 题干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本题的考点是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正确把握全诗的内容、思想情感以及手法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 高士咏混元皇帝(其一) 贤哉彼沮溺,避世全其真。 孔父栖栖者,征途方问津。 行藏既异迹,语默岂同伦。 耦耕长林下,甘与鸟雀群。 【译文】
【注释】 ①高士:品德高尚的人。 ②荷蓧:背着柴草。 ③隐耕艺:隐居在田园之中,耕种劳作。 ④晨门:传说中尧的贤臣,尧时为城门守卫,故称晨门。 ⑤道尊名可贱: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认为地位高的人反而显得低贱。 ⑥理惬心弥闲:道理通达而内心满足,悠然自得。 ⑦混迹是非域:混同于世俗之中。 ⑧同讥孔宣父:与孔子一样受到人们的非议或批评。 ⑨匿景杳不还:形容人隐居不见踪影。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诗句的大意和情感,同时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理解作者的情感,然后分析诗中运用的手法,以及所起的作用。最后根据题目的要求,用精炼的语言对诗歌进行赏析。 “高士咏混元皇帝”,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志向与追求。诗人以“混元皇帝”为象征,表明自己心向往之。“高士”是隐逸之士、清高之士
高士咏混元皇帝 荣期信知止,带索无所求。 外物非我尚,琴歌自优游。 三乐通至道,一言醉孔丘。 居常以待终,啸傲夫何忧。 注释: 1. 高士咏混元皇帝:诗人在这里通过咏唱来歌颂高士(指隐士)对混元皇帝的赞美。 2. 荣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据说他懂得“止”,知道适可而止,不贪求名利。 3. 带索无所求:带索即腰带,这里用来形容隐者的生活状态,他们不需要任何世俗的东西,只求内心满足。 4.
【注释】 卓哉:卓越。弦高子:《左传·庄公十年》载:“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弦高以璧却秦师”。后因称弦高为“弦高子”或“弦高氏”。 商隐奇:指春秋时期晋国的智囊、著名谋士赵衰。 效谋:献计献策。全郑国:让郑国保全下来。犒:赏赐。 存公灭其私:保存了国家的大义而灭掉了自己的私利。存,保存。 虚心:谦虚的心态。贵:珍视。无,不。 九夷:指古代西南少数民族。 赏析: